读<谨防出现中国式金融危机>有感


 

<谨防出现中国式金融危机>有感
200954,<环球打报>登载了孔保罗的<谨防出现中国式金融危机>一文。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之时,众人从传统经济学出发,普遍主张采取措施加大政府投资、刺激民众以当前的储蓄来消费,以拉动内需,拯救世界经济之机,文章却力排众议,提出中国当前最大的风险是巨额资金的相对过剩,主张中国应该突破传统经济学的束缚,从资金的相对过剩处突破,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并且大声疾呼::“现在是防范中国式金融危机的时候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切中了时弊。
   文章分析的确入木三分。文章说,中国当前最大的风险是巨额资金的相对过剩。这种相对过剩不仅是巨大的浪费,还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风险和负担;巨大信贷资金处于流动困境,无法按照金融资产本身的要求,合理而安全地流动。“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实际上正是资金相对过剩、大量的美元储备‘不知该买什么才好’的必然结果。可以预测,尽管有74%以上的经济学家反对,中国还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一个发展中国家将相当于其GDP40%左右的金融资产借给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度日,岂不是滑稽?而实际上,50万亿元人民币不能安全流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伤害,远远大于购买美国国家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扩大内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退一步而言,即使民众被诱导,不顾一切地消费,也不可能‘激活’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革命,还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他们今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怎么办?所以以刺激民众以当前的储蓄来消费,根本不现实。”固然,我们应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就业、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这是对的,但是不解决全局问题的唯一上策。可预见在最近几年内,中国的社会保障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个人自助,也不必诱使国人完全改变储蓄习惯。巨额流动性过剩本身标明我们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不仅仅想方设法保住巨额流动过剩不贬值,也不是撇开巨额流动性过剩来寻找救市的特效药,我倒是同意作者的主张,要解决中国的问题的重点应放在解决“资金相对过剩问题”上。用“相对过剩的资金”,组织起一次新的“百废俱兴”,以形成一些新型的核心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这就是说,我们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要有新思维——用巨额过剩的资金来造就新的发展路子。我们可化点心思在境外以及与境外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建设。(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