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在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个文明。具有比以住文明更高的层次和更具体的内涵,更接近于生命科学。生态文明是尊崇自然,人类作为最具灵性的一个群落,与其他生物群落平等相处。与此相应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提出了“生态立县”、“生态立市”等目标,全国掀起了一种“生态热”。
但是,全国掀起了一种“生态热”以来,我国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和全世界的传染、流性疾病没有得到减少,反而有加强的趋势。这是为什么?这是有些东西只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宣传上,在短期利益面前做出了让步。纵观这几年的黑砖窑事件,在利益面前,窑主铤而走险,甚至与政府工作人员结成利益团体,共同对付各类检查。致使临汾成为举世闻名的城市——全世界受污染最厉害的城市之一。
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甚至是原始文明的精华部分,只有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都生态了,环保了,人与自然就和谐了,那么天蓝水绿、山青云白自然离我们不远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产业既包括农业,又包括工业,如食品加工、制作等,可以说我国如何振兴绿色产业,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的程度。
我国的绿色产业,有“绿色”这一说法也是新世纪以来的10年时间,以前我国定义为环保产业。当时只是管理一些废矿、废渣、废气、废水,以及城市垃圾的处理。产业对象十分狭窄。致使我国的近30年的时间,环境受到了剧烈破坏。造成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资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由于一直以来我国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追求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惜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产产品,从而导致了非再生资源的匮乏。为了合理使用稀缺的自然资源,产业的“绿化”势在必行。
同时,我国消费者绿色意识大大增强。消费者用“绿色观点”来选择商品并向生产者施加影响。这种新的“绿化”的需求结构引导了“绿化”的生产和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才有今天不上规模的绿色产业,才有今天绿色产业之乱相,才有今天绿色产业在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夹缝中生存,使有志于弘扬绿色理念的企业和企业家无奈,进而失去信心与动力的无奈情形。
但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绿色、循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源泉。在几十年中,不断摸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期间虽然有过不合常理的事情,但还是在发展。有了“环保风暴”,有了“退耕还林”,等等。
尤其是现在,在猪流感造得大家心情紧张之际,有两件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是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二是权威媒体报道:一个承担食品安全领导职能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在筹建当中,其人员构成基本确定,级别很可能高于卫生部,可能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有了法律,又有了组织机构,相信事情就会有人来做,我国的绿色产业才有规避恶风劣浪的保护力量,才会有长足的动力。
通过长期的治理,达到不治而全民同心——全社会有共同的绿色生态价值观。绿色产业的时代才会悄然来临!
绿色产业的生态思考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