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面是否支持牛市成立


 

对宏观局势的动态研判往往是我们投资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当市场走入关键的时间,关键的位置时,自然会再次环顾宏观环境的可靠性,从信贷规模开始有所减缓后,6日央行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我们的行情在流动性充足前提下延续提供了信心和保障,周四市场的震荡不过是个热点切换的动作,根本没有撼动趋势的迹象;

 著名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的乐观地认为,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更有理由保持相对乐观,这位2008年初成功从市场全身而退的著名投资人,近期又重返战场,坚信中国最富有竞争力和最富有创造力的企业会在这轮经济危机之后的残酷竞争中胜出,特别指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一个有前景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去年以来政府不断推出减税、降息等调控措施,不断完善社保、医保体系,中国未来三年将投资1250亿美元(合计8500亿人民币)兴建诊所和医院,令90%的中国人获得医疗保证,300-400种药物定价等等计划,相当于中国人获得国家医疗补贴从原来每年的90元上升到180元,升幅高达50%,泰国在2001年推出过类似计划之后,令泰国人消费习惯大大改变,而泰国股市在随后的两年内上升了143%!如果这种情况能在中国重演,中国接近50%的储蓄率有望大大下降,一旦中国储蓄率降低,扩大内需消化过剩产能才会成为可能,而且中国经济可进入长期繁荣。这也就是所谓“短期看投资,长期看消费”的内涵所在。同时在危机中政府更有动力和压力去放松管制、打破垄断等方向上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的确有值得乐观之处,而笔者前期的系列文章中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享受的中国的人口红利,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中国制度破冰,垄断打破,地方管制、条块分割逐渐消失的制度性红利。

  就近期来看,梳理投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地产股反弹前期我们已经不吝篇幅地给投资者朋友进行了分析,汽车股的销量还将继续向好,这两块的存量需求尚未释放完毕,还有空间,支撑国内股市繁荣的三股力量主要来自信贷规模、房地产销售和汽车销售,从趋势来看,信贷规模继续增长的速度已经放缓,4月份只有6000多亿,远远低于第一季度的4万亿,而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是前期经济扩张中财富积累的快速释放,是存量需求的释放,有突发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这三股力量的一个总体特点都体现了行情的阶段性特征,造就大牛市需要确定市场增量需求出现而不仅仅是存量需求的拉升,在存量需求消化之后,如果收入增长、失业率都没有真正到达底部,难免会出现二次回调的局面,如果说第一季度是充满遐想和预期的,经济在2、3季度偶然因素会较少,理性因素会逐步占据市场主导,阶段性震荡早晚会在第二季度也就是5月左右发生,在当前还没有看到宏观面不利环境出现的情况下,紧跟趋势忽略波动,以静制动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