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到最后《读者》首次涉及安乐死话题


    当活下去已是无边的痛苦,

  当在一起只剩下无力的挣扎,

  她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安乐死”。

  她在幸福中离去,

  因为有亲人和朋友们的祝福,

  最重要的是,有他——一直陪伴到最后……

  

  不论如何,选择主动离开总是一种无奈;不论如何,留给人的始终是逝去的痛苦。卡门选择了安乐死,因为癌症,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她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再无力握住他的手。

  《读者》2009.10首次用三个版面的篇幅刊登安乐死,《陪你到最后》这篇从书中选出的文章深入描写了年轻的卡门在施用安乐死前一个小时和心爱的人的生活场景。读后让人有些心酸,也有些欣慰。

  这里不想再妄加评论。安乐死作为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留给人的总归是遗憾。

  查阅关于安乐死的相关定义,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6个条件:①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②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③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④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⑤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⑥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从定义上看,安乐死是为绝症病人解除病痛的一种方法。然而当人们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不堪重负。

  《读者》刊登这篇文章并没有错,毕竟,人类还有许多无法认识的领域,人有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如果生不如死,不如选择“幸福地”死去。

  而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放弃,只不过这次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亲人的爱,以及在世界上创造的所有财富。这不仅需要对生命有深刻的认识,还需要一种豁达的胸襟。

  由此可以看出,《读者》敢为天下先的大刊风范。这种颇具争议的话题,正是期刊媒体不断创新的体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瞭望者,确实需要具备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念的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公众的思想解放开拓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