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第二轮检查汇报会于5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把严格执行纪律作为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对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快查严办,切实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2009年5月6日人民网)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快速行动,果断决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4万亿促进投资的项目资金的落实,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回暖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最需要的是把中央确定的决策部署和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落实好。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历来是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官场诟病。对中央或上级的政策进行打折,将下拨的资金挪用或截留,甚至编制假项目套取、骗取项目资金,等等违规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政令不畅。无论是在抗洪救灾还是在抗震救灾等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总有类似情况的发生。这种发国难财、从百姓口中抢食吃的行为,其实是最大的腐败行为,也是不可饶恕的乱政行为、缺德行径,必须坚决整改,彻底制止。
因此,为了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到位、贯彻到底,去年11月份以来,中央派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组,和各省(区、市)、中央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紧紧围绕中央新增1000亿和1300亿投资认真开展了两轮监督检查,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中央精神,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在项目申报审批、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防止了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有力促进了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和顺利进行。
当然,监督检查只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如果发现了问题,而不能及时、彻底地解决问题,或者说将监督检查当作一种走过场,便失去了监督检查的本质意义。所以,贺国强提出的要“快查严办”“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很有必要,也很深刻,可谓切中要害,振聋发聩。
快查严办,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负责,也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央出台那么多利好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其中最最重要,也是落脚点,就是“保民生”。如果听任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官员,拿中央的政策不当回事,随意截留、打折,使好政策打了水漂,最终受害、受损的还是老百姓,不但起不到良好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作用,还会让老百姓伤心、寒心、痛心,在我们背后戳脊梁骨。
快查严办,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准”,一个是“细”。“准”,就是查找问题要准,运用法律法规要准,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似是而非,要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细”,就是工作作风要细致、细致再细致,监督检查不能走马观花,要沉下去,深入进去,多到群众中去听一听、走一走,从最深处查找问题,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而且大凡违法违纪者,都是比较会伪装,也很善于隐藏的,因此,更需要我们以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去深挖,否则,很可能使其漏网。
快查严办,突出在“快”,重点在“严”。这也是党中央反腐败斗争一贯强调和坚持的工作方法和坚决态度。发现了违规违纪行为,必须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进行处理,快才能让违规违纪分子措手不及,无法找关系、托门路“摆平”或“翻牌”。既然要查处,就要立足于“严”,要严肃问责、严格追究,该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该追究多大责任,就追究多大责任,绝不能打和牌、和稀泥,松松垮垮、浮皮搔痒,起不到任何震慑和警示作用。
快查严办,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因为任何贪污腐败分子,违法违纪之徒,从来就不是吓“大”的,而是在麻木不仁中“长大”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发狠,不真刀真枪,不动真碰硬,不快刀斩乱麻,光打雷不下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也是震慑不了那些偷吃贪吃的“油老鼠”的。只有对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快查严办,才能切实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也才能使监督检查真正起到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关新闻:
贺国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
贺国强的“快查严办”震慑谁?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