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给这家国外知名的咨询公司已经翻译审校了好些稿子,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短时间内大数量的改过稿子,以前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有这种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翻译审校好这些专业性稿子,有几个能力是必不可缺的:专业理论功底,语文基础和写作能力,外语的阅读能力。这几项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学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这里我只是想以“语文基础和写作能力”为例子来说明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意
虽然我自小对语文感兴趣,所以语文和写作还算过得去,但我想能够完成这些项目的能力中一个最大的积累也许是在大学期间了。大学时,我有两年时间担任学校广播站的编辑,每个星期至少负责两天广播节目的稿子修改,当天播出的每一份稿子都要经过自己修改审定过后才能交到广播员手里进行节目录制。因为是进行全校广播,所以每篇稿子都要慎之又慎,除了敏感性之外,最重要的是:播音员在朗读这个稿子时,能否是流畅的,同时播出后听众是否能够易于理解。所以在阅读稿子时,需要自己默默的在那念了一遍又一遍,以确保播音员在朗读时不会因为某个字、词或句子出现卡壳。也许是因为好多年前养成的这种习惯,后来每次要修改稿子时,自己都会比较详细地修改(博文除外),而对每回翻译审校的稿子,自己实际上也会把整个翻译好的材料通读4、5遍甚至更多。
突然想到这个,或许是因为最近和凌寒的网上对话,因为她是广播人,所以促发了我的联想思考。另外把这件事给提出来,也是想说明能力的积累和迁移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同时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不论我们曾经或者现在做了什么,积累的这种能力或许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用,但也许有一天突然就会用到。这个时候,你内心里可就是在万分感谢这段经历了。还有,其实这种能力也或者已经自然地发生了迁移并帮助到我们,但我们却并不自知。
最后,提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提醒自己,对于职业规划从业者来说,我们也要注意促发和帮助来询者进行他自身的能力探索以及理解这些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