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家庭教育


说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让很多做父母头疼。不懂得安全与危险,不知道正途与邪道,不懂得忠言逆耳,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于还会跟父母站到绝对的对立面上去,许多家长为此而焦头烂额几欲抓狂。难道真要放之任之吗?真要让其自学自立吗?当然不!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怎么样才能实现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如何才能做到坦率地交流,如果有不同观点是应该听孩子的还是应当听家长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家长的教育不亚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书兼顾育人,而家庭教育则主要是育人并敦促学习文化知识,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对于学校教育我们暂且不论,主要来说一说家庭在孩子的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来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及沟通!

 

随道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孩子智商的提高。所以,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了,这点可喜。但随之而来的是,现在的孩子也越来越有个性了。电视、电脑,尤其是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他们更早更多地接触到了新鲜的世界和新鲜的理念,西方思想的渗透,使得孩子们所谓的“民主觉悟”和自主性越来越强,家长想要驾驭多多少少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对孩子教育上的一个难点。作为家长,现在看来,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他们经历过贫穷,传统思想更重一些,或多或少对现在孩子的某些行为、观点会有一些成见。因此,处于现阶段孩子与家长的代沟更深一些,更难于弥合。

 

当说到家庭教育的时候,我们通常只是说如何教育孩子,其中,更大程度上家长也应当受到教育,家长先把自己教育好了再教育孩子也不迟。先别忙着反对,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家庭教育要从家长抓起”这个观点。

 

新时代催生新观念,新生活造就新思想!

 

家长在接受新事物及新观念的能力上要比孩子们弱一些。年轻的孩子们本身就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也乐于接触新鲜的、时尚的、个性的东西。做父母的如果一味地坚守着老观念而不与时俱进的话,想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不要再墨守成规,适当地做一些改变,对于新生的事物,尽量了解、接触、理解得比孩子要早。一个新生事物,不要简单地按照陈旧的观念对之作出一个好或者是坏的结论。你总要找出一个合理并且充分的理由。有些家长早就习惯强权制,父辈的强权制早已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因此,惯性地将这种打压式的教育方式强加到孩子们身上。他们以为这就是对的。但是,社会已然变革了,顽固的强加式的教育方式早就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如果一味地自作主张,那么只能导致孩子与你永远站在对立面上,永远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对于你认为不好的东西或者说行为或者说事物,应当先了解再接触然后才能对之提出自己的看法。好与坏,可行与不可行,说得有理有据,这样才可以以理服人。

在东方,特别是我们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父母之命大于天。在我国古代,婚嫁这样的终身大事就是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可见,父母之命的力量。按照现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你没有反对的权利,只有服从的义务。当然,现在这样“父母之命”的现象不多了,但是却又以异化了的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无处不在。比如:孩子跟什么样的人交往要经过家长的同意;看什么样的书要经过家长的批准;上什么样的网站要有父母的监督甚至于吃什么东西都要由父母来判断是不是搭配合理,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孰不知,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时刻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感觉受到了压迫。毛主席曾经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样的管制下,孩子们怎么能不和家长站到对立面上呢,怎么会愿意和家长做交流呢?

还有一点,也是带我们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特征:溺爱。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如果越过了溺爱的边缘,就是害!无节制地“爱”孩子在我们国家很普遍(这种爱与我们上面说到的强压制并不冲突,甚至有时,它们是并行的,是“有机结合”着的),家长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受累,一句话:就算是为了孩子而死,也是笑着的。我们不能否认这种为人父母的“爱”,只不过有点过火了。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如果把一件事做得过了头,那还不如做得不够好呢。恰到好处才是完美的哲学。爱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西方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化和扩大化,不失时机地进入我国,并开始逐渐地渗透到我们根深蒂固的东方思想中,影响着我们的某些行为和观念。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对待孩子上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西方,家长们和孩子是朋友,他们平等地相处,与孩子们一起玩电游,一起劳动,一起谈天说地开玩笑。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孩子们不会有紧张感,有很多话题也更愿意跟大人们分享。如此一来,也就给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作为家长也可以更全面、充分地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强压式的教育方式,在西方父母眼中完全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是孩子的朋友,是平等的。

再有就是溺爱。比如孩子跌一跤,东、有着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处理方式,西方人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绝不会一帆风顺。面我们中国的父母,大都会心疼地奔赴过去,扶起来掸去身上的土,看看哪里是不是跌疼了跌破了,好像孩子跌倒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罪过。如此溺爱下的孩子,又怎么能形成自强自立的性格,又怎么能有勇气面对未来的风雨呢?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的确是这样,要跟上儿女们对新事物了解的速度,要研究他的心理变化,要辅助他们做出人生的规划,要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的确是“难于上青天”,不像是过去,只要管儿女们吃得饱就万事大吉了!社会变化很快,但正是因为此,才更要做家长的更多地学习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吸取教训。“子女事,无小事”,教育好下一代是做父母的永远的课题,当然,你所作出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恐怕要等几年甚至几十年才看得出来。但是,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将来的结果,一步错刚全盘输,到时悔之晚矣。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实自己,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观念。首先将自己教育好,才会有能力将子女教育好,无愧于“家长”这个称呼。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好”不是仅仅指成名成家,首先“成人”才是最关键。

对于教育子女来说,家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知识的吸纳、人品的修正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子女的成长是一次性的,父母的爱也没有多少可以重新来过,提升和保证爱的质量是不可更改的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