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我们这跟前相交叉的两条路之一是三新北路,开始,我并没有太注意这路名和这儿的居民有什么关系,可住了几年之后,我越来越感到了这路名的贴切,可不是三新吗?松江新城里的新小区中,住着新上海人,这不就是三新吗?也正因为这三新的特点,我们这儿出生在外地,现在在上海打拼的年轻的新上海人特别多;也因此,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小宝贝或是才上小学的孩子尤其多。我站早餐摊的收获之一,就是越来越熟悉了我们这面对面的两个小区:先是认识了一个人,再是知道了一个家。因此,我也越来越熟悉了我们这里的小孩子。每天早上,来来往往,光顾我这早餐车买早点的孩子,成了我这早餐车跟前的一道风景线。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今天这个六一儿童节的日子里,我特别想说说我们这条风景线上串着的朵朵花儿。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我随便想想,就想到了这八个孩子;我的印象中,这些孩子只有模样而没有名字,不过,看到得多了,我会对这些孩子们有一个花样的印象,也就是把孩子们娇美的小脸和某种花叠印在一起的印象。
先说一个只有七个月大的被抱在手上的湖北籍小男孩。这孩子长得粉团团的,尤其是那张小嘴,总是像花瓣一样地翘着。也就因为孩子这秀气的样子,让我们这些旁人,看不出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他父亲、母亲、舅舅、舅妈,四个人合着,在上海著名的徐家汇太平洋电脑城里开着电脑及配件的销售公司;一大早,他妈妈和舅舅这两家人家的大人,就得合乘一辆私家车奔公司去,而他那只有五十多岁的军人出生的外公,就成了他白天的大保姆。大清早的,每天都见他外公抱着他,在我们这摊子跟前转悠着。这孩子给我的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花“康乃馨”;康乃馨常见的有大红的、浅粉的、淡黄的和雪白的,他更像是一朵黄色的康乃馨。
有一个小弟弟,那小模样可爱极了:这孩子只有一岁多点儿,刚刚学会走路,走起路来晃晃悠悠的,可孩子那小腿肚子挺有劲的;看着他步履蹒跚又小人精似的样子,我真觉得好心疼!这孩子祖籍是山西太原,常带着他的,是他那满脸沧桑的老爷爷。他父母也在上海做生意,不过,没在市区那么远,就在我们这松江大学城的大学生活区里。刚从家乡出来打工的时候,他爹在一家寿司店里实习了几年;学会了做寿司的手艺和生意之后,就单挑着在这大学城里开起了寿司店,还从家乡招了几个男孩女孩做帮手。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孩子他爹和一帮员工们,用三轮车拉着准备好的配料往店里去。由于开着这日本风味的寿司店,他们的穿着打扮也都是那日本味的。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张小脸好神气:白白的皮肤上,两道黑黑的剑眉,衬着一双又黑又亮又圆又大的眼睛;尤其是那发式,好可爱!是在北方农村常看到的式样,脑瓜上别的地方都剃得短短的,唯独在头顶的正中间,留了一撮长长的头发。看到这孩子被他那满脸核桃皮似的爷爷抱着的样子,我总会想起一种树和一种花—桃树和桃花。
还有一个小弟弟两岁多了,我经常看到他那还不老的奶奶带着他去买菜。这也是一个在大学城里做生意的人家。孩子的父母开了家广告公司,招了四个小伙计,加上爷爷奶奶和他,就成了一个经常会有九口人在家吃饭的人家。也因此,我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他奶奶到我们对面小区的一家菜店去买很多菜。奶奶可喜欢这孩子了,让人想到中国的两句老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不给月亮。每天清晨,他奶奶带着他走过我的早餐摊,都要给他买豆浆,可奶奶自己从来舍不得喝一口;吃的东西也是孙子要啥就买啥,肉包子、肉粽子、烧麦或是麻球,可奶奶自己舍不得吃一口。看到这孩子调皮又活泼的样子,我也想到了一种树上的花——槐花,这孩子总让我想起槐花在风中舞动着的样子。
每天早晨约八点半的时候,一辆黄色的“心心宝贝”幼儿园的接送车,就会出现在我们小区的大门口;与此同时,一个年轻的父亲也会准时地把他那宝贝女儿送到车上来。这是一户祖籍江西的人家。小姑娘父母两边的亲戚,有很多都在这松江大学城做餐饮生意;她父亲卖过包子,现在,又改卖菜粥了。小姑娘三四岁的样子,不过不是独生子女,她还有一个小她一岁多的妹妹,和一个才出生了几个月的小弟弟。这个小姑娘秀气又文静,父亲带她过来的时候,她总是不声不响地、静静地待着。小姑娘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眉清目秀的,看到她,我总会想到白色的水仙花。孩子的父母没读过多少书,但挺有眼光的,每个月要花一千多块钱,把孩子送到这家私营幼儿园里去接受启蒙教育。看着这个小姑娘的气质,我心说:为这样的孩子做智力投资,很值!
我们这个早餐摊,吃得东西很多,有几十样的选择:有馅儿的、没馅的,甜的、咸的,可喝的东西很少,只有豆浆和豆奶这两种选择,豆浆便宜、豆奶好喝,各有优点。一个小弟弟偶然来买了一包红枣豆奶之后,就盯着要红枣豆奶了。这个小弟弟挺有意思的,他不像有的孩子,买起东西来像背书似的;而是每次来都快跑着来,到了先要站着歇一会儿,然后,再挑选。每挑一样,他就付一样钱;他还搞不太清他手里的钱和我说的早点要多少钱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小弟弟有一个胖胖的父亲,看年龄就知道,这是一个中年得子的父亲,也因此,对孩子宠爱有加。这孩子在一堆孩子里面,显得不那么起眼儿,让我想起家里常养着的海棠花。
上了学的孩子,往往是一副来去匆匆的样子。一个上三年级的小弟弟,经常和他们同班的两个女同学一起结伴去上学;小学校就在我们这附近,过了我们小区门口的大桥,拐弯就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往往女同学比男同学长得快,这个小弟就是这样,他要比他那两个女同学矮半头还多。这个小弟弟最出众的是那双大眼睛,那是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他说起话来,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他都是在家里拿了早点,一个面包或是一块蛋糕,然后,到我们这摊子来买一杯豆浆。他特别喜欢喝凉豆浆,冬天也如此。这孩子很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宽叶菊花。
吃早餐的客人有两大特点:有人天天都吃同一种东西,好像永远也吃不够似的;而有人却希望天天换一种花样,好像东西本身的口味并不重要,尝新鲜才更重要。我的顾客中,有一个小姑娘属于前面这种人。她几乎每天都在七点半左右的时候过来,买一个豆沙包。因为来的时间长了,我已经知道她要什么了,所以到了后来,她就不再说要什么了,只是每次来,把准备好的钱递给我。小姑娘很有心,每天来几乎都拿着准备好的一块五毛钱,不需要找零。有人来买早点的时候,看到人太多,会转身就走,或是急切地说着“快点、快点”;这个小姑娘总是不声不响的,看着人多,就静静地站一会儿。而尤其与众不同的是,每当我把早点递给她的时候,她一面接过来,一面给我鞠一个躬。看着这姑娘温柔温婉的样子,我心想:这孩子将来很适合从事医务工作。有一次,没什么客人的时候,小姑娘来了;我一面给她拿着包子,一面说:“你将来报考医务类的学校吧,你很适合做医生,记着我说过的话。”小姑娘还是没有太多的表情。我觉得,文静含蓄的女孩子,特别有女孩子的样子和女孩子的味道。我家窗前有五棵紫薇树,这姑娘特别像那纤巧淡雅的紫薇花。
还有一个女孩子,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她长得特别像我在上师大工作时的一个好同事——武老师。挺有意思的,武老师的女儿,一点儿也不像她。她小小的年纪,已经戴上了眼镜。我觉得这孩子身上有一种气质,庄重、沉稳、大方。这样的孩子,不一定会在读书上走得更高更远,但她的人生却可能走得更顺更深。我特别看好人的气质,那是人的性格的衣裳。我相信那句话“人的性格是人的命运”。这孩子让我想到的,是大气优雅的百合花。
我们这里的少儿花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说不过来。看到他们,我一面是喜欢,一面是羡慕。喜欢的理由上面说着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而羡慕的原因,可能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会深有同感:他们赶上了我们这个太平盛世的好时代!
海涌观察:说说这里的少儿花
评论
2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