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复中国的投资信心?


巴西农业收大豆向中国出口

如何恢复中国的投资信心?

2007年以前,企业高投高产高出口带动股市“牛气冲天”,全国皆大欢喜。中国天时地利人和高储蓄了2万亿美元,押向了海外债券上。2008年,海外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到失业率上升到消费市场的红灯亮起,各国海关对中国制造喊停,中国出口型产业失去了市场,纷纷倒闭。

中国愤青开始骂美帝!

中国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外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海外市场承受不了中国的生产力。中国制造产大于销。世界银行反省是管制不善。若管理得好,早在2003年就应对中国关门。中国从1998年的“亚洲风暴中”走出来时,若将投资用在能源,环保和农业现代化上,而不是高积累去买外国债券,今天会与巴西一样轻松偷快。

目前金砖四国中除中国外的三个国家,所受的压力就少得很多。巴西投下了巨资开发海洋油田,农业和酒精,产大于销的钢铁,飞机和家电基本上卖给了中国。巴西制造仍然是紧俏商品,而中国背起了世界上所有亏损的企业。巴西国内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重组早就完成。雷亚尔(巴西币)升值而使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埸大有利可图,出口商品是能源和粮食,供不应求。国内外资本对巴西的投资信心十足,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放在未来。

中国投资信心失落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这使我想起了三国中的“马谡失街亭”的战例。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各有各的特性。马谡选中“置于死地而后生”,驻兵山上,只宜速战速决。而街亭之战是守而不是攻,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源,蜀兵不战自灭。

人民币贬值宜攻而不宜守,2008年以后的若干年内,中国现有产业的出口前景不会乐观,转向内需市埸是大势所趋。

原材料早就是国际市埸定价,能源价格中国政府已经承受不起补贴,农业产品内低外高的价格扭曲也无法“再计划调控”,人民币贬值就使内销为主的中小企业血本无归。这个困境是中国的老问题。

改革开放,来料加工,中国只出廉价劳动力,外资用外汇换低价人民值付工资,小钱办大事。100美元的月薪可以让中国高级工程师服役,低廉劳力的制品再去换成美元,其间的差额是十倍之差。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无敌。今天国际市场关闭之后,反过来,美元材料的制品,再去换回低于十倍材料价的售价,再去买高于十倍的材料,如何再生产?人民币贬值就是断了国内市场的“水源(利润)”,而扼杀投资者的信心!

住宅宾馆化,人居环境城市化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房地产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和电讯产业只是一时的做秀,只有房地产业是永久的旭日产业。需要纠正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土财主有意混淆房价和租金的性质。与民生有关的只是租金。而房价只是商品市场的符号,与民生没有直接关系。

房租与工资收入密切相关。所以西方人怕失业而不怕房价涨。中国一些人为房价骂娘,是财迷心窍,民众并不希望房价跌落。有房者一盼房价上升能涨租金,二盼房价上涨可保值和多贷款。只有炒房投机分子希塑低进高出发横财。没住房,为什么不可以去租房住,非要买房才住?

拉动内需的主要产业就是房地产。人居城市化和都市化不是一回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建都市,是商业发展的需要,不能计划经济超前投资,否则入不够敷出,会败落破产。

城市化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唯一出路。让农民远离耕地,首先要修公路,让农民开车上工。这就拉动了高速公路和汽车业的发展。其次,改变传统宗族霸地为寨的土地分割,可以集中大面积的土地实行机械化。最后,就是三农问题迎刃而解。农民生活在城市中,还有什么看病难,上学难,不讲卫生等等问题?

农民不愿留在农村就是因为农村缺乏文明的设施。农民不能住进城市是因为穷困。这有一个农业制度和政策问题。政府压低农产品收购价,使农民处于奄奄一息的农奴社会。世界上象中国这样掠夺农民的利润的国家几乎没有了。拉动内需首先要放开农民粮价,让农民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让农民直接出口粮食,并补贴粮出口竟争,让农民多赚才有种田积极性。。

城里人想要吃粮,就要付出比国际上高的价格。让中国农民起来!这才叫农民的亲爹娘!

农民手中有了钱就会投资城市住宅修路架桥,推动历史前进!不要以为农民不会享受生活,那一个城里人,不是俺农民生出来的!

中国的投资信心在农民身上!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内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