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香槐与兰草花


紫香槐与兰草花

——主编手记

 

 

前年夏天,那个草青果肥的季节,中国散文网与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政府联合在陕南举办了一次“太极城散文笔会”,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20多位散文家到汉江边的蜀河古镇、旬阳太极城、西沟生态区采风观景,用绿色山水擦拭一下我们灰色的透着血丝的眼帘,用大自然带着甜味儿的空气清洗一下我们沉闷的感到压抑的肺腑。片刻的放松和休息,幻化成良好地回忆,最后,大家捧出了一篇篇美文,来说道那次活动。

记得从陕南返回西安的途中,火车要在秦岭山中运行数小时,我们的车厢里歌声不断,大家反复练唱着一首采风中听到的民歌,叫《兰草花》。单唱、合唱、齐唱,由活泼的女性带头,众人尾随,连平时沉静腼腆的老夫子也跟着张口出声。其实那首民歌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几句歌词,但它的悠扬曲调、山野气息、自然吟唱让这些都市人迷恋不已。我当时即兴说:咱们把《兰草花》做为中国散文网的网歌吧。

此后,散文网的朋友们聚会,都要唱一唱《兰草花》。它洋溢的自由状态、平易风格、草根意识、浪漫情调让人着迷。

现在,坐在案头上编辑“紫香槐散文丛书”第三辑,我就想起了“紫香槐”与“兰草花”。

“紫香槐”是我们的品牌,是大学里张扬的殿堂式的东西,它蕴含着理论性的风范和极致,带着刻意地追求与崇尚。“兰草花”则是山野中不起眼的小花,它随心任性地天然绽放,在广阔天地间散发泥土的芳香。我们的散文呢,从来也是雅俗共存的,那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名作,值得我们细细地去揣摩和学习,可温暖我们生活滋味的,又是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有着烟火味儿的作品。精英的高标和草根的绚烂,组成了自然的秩序社会的秩序也是文学的秩序。

这一辑丛书的作者,有许多生活在基层或者劳动的第一线。他们中间,有企业负责人、机关公务员、公安干警、财务干部、乡村教师、文化打工者、宣传干事、报刊编辑等等,他们的文章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多么高的艺术水准,但他们的生命体验是感人的,素材展露是鲜活的,情愫表达是真切的。写散文,一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丢失了生活的粗砺质感;二忌温室养花、闭门弄芳,缺乏饱含阳光的营养;三忌腾云驾雾、莫明其妙,让读者钻进迷魂阵里找不到东南西北。基层作者的创作,则是质朴的、明晰的、闪烁着露珠儿的光彩。

我们欣赏“紫香槐”的高雅,我们也钟爱“兰草花”的温馨。散文世界需要面目清新,需要生态平衡。

那么,就让《兰草花》的旋律敲击我们的神经,唤醒散文人心底沉睡的原始冲动吧。

 

 

陈长吟

2009年春节于散文研究所

 

 

紫香槐散文丛书本辑书目

 

陈长吟  《岁月长吟》

周养俊  《长路短歌》

邢世嘉  《咖啡时间》

张曰凯  《故土怀古》

王新民、王   《春华秋实》

   《文化观澜》

姚展雄  《坐听蝉声》

曾德强  《品茶论道》

胡树勇  《守一不惑》

穆蕾蕾  《着火的词》

   《我的乡村》

程丽萍  《择善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