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6月真可谓热闹非凡,一方面是84万高考学子的浪漫弃考,一方面是高考作弊案件的牵牵连连。但最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恐怕就是这条“大学毕业生想方设法要留级”的消息了。——笔者是一名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知道“留级”是怎样的一种含义、怎样的一种“待遇”。设若说不是因为成绩的“羞于见人”或者极“左”、极“右”的错误存在的话,学生一般是很难享受到“留级”这般的待遇的。
按照常理,经过了四年锤炼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毕业的时节里,理应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眷恋,走向满怀憧憬的新生活才对,这个季节应该属于老友之间的惜别,应该属于打点行装的再次出发。但大学毕业生们在这个火红一样的季节却毅然放弃了对踏入社会的憧憬,“想方设法”选择了留级,其个中滋味似乎并非我等俗人所能理解,也绝非是一般的“智”、“愚”所能够说得清楚的。
记得前年首都经贸大学年应届毕业生200多人未能通过“清考”而被学校责令留级时,人们在唏嘘一片中一方面将其责任归咎到了学生的“愚昧”,一方面认为是学校的“发难”行为。但当今天出现不少优秀的学生为了再次享受应届生待遇而“请愿”留级使,这又当如何论之呢?——当就业成为一种社会“重伤”、成为一种“心痛”的时候,我们还会去责备学生们的“荒度光阴”与学校的“宽进严出”吗?
“办理了延期毕业,我们明年就还是应届毕业生,还能享受到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比如说我们还能参加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参加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选聘,还有每年上半年的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也只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最重要的还是户口,一旦我们变成了往届生,落户就难上加难了,而延期一年毕业就多了一年的机会。”——学生们如此的用心良苦,可谓大智。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遭遇并懂得如何等待机遇。但学生们以“因病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为由办理了延期毕业的做法,又可谓大愚。因为他们不晓得明年的就业究竟是春天还是寒冬!
2009年的就业蓝皮书说:2008届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4万。除此,便是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其中,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即所谓的啃老族)。——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大学生们“想方设法”选择留级的做法,是“智”还是“愚”呢?——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天晓得!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总是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裁员”成为企业增长利润之手段、就业必须靠门路的情况之下,那些无关系无门路大学生们的就业之路岂能不是雪上加霜?对于大学毕业生选择留级这一做法,国家职业指导师、原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咨询部主任蒋爱丽认为不值得:“其实工作经验才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浪费了这一年的时间,得不到正式的工龄,将来就业时还不如工作一年更有优势。”——对此笔者试问:在连工作岗位都难以找到的情况之下,他们哪里来的经验?还凭什么妄谈工龄?
——给大学生们一个生存的空间,难吗???
(李吉明2009年6月16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