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真想造“劳斯莱斯”吗?
文\周丽君
【汽车自修室】昨天从消费者角度,考量了吉利版“劳斯莱斯”日后的可能变化,今晚则从生产者角度,进一步探究吉利造“劳斯莱斯”的时机是否成熟,只希望从两个不同角度得出的观点能像对夫妻一唱一和。
我们个人做决策时,往往都会考虑内外两个因素,相信吉利也不例外,造“劳斯莱斯”这一决策也会兼顾到吉利自身发展现状与行业发展规律。
首先,就吉利自身发展现状而言,其主流业务经济型轿车远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倒反不断被对手挤压。如吉利已连续三年在20万年销量的水平裹足不前,而恰恰在这三年,奇瑞年销量都保持在35万辆的高位,整整多出吉利75%。另外比亚迪也迅速崛起,大步逼近吉利。根据今年前半段显示,到09年底,其年销量很有可能超过吉利,甚至是大幅超过。如长城在今后几年也有上佳表现的话,吉利面临被挤出自主品牌前三甲的可能。
如果吉利主流产品所在的经济型轿车领域已经饱和,对于吉利转战豪华车领域,也好理解。但问题是,我国经济型轿车不但没有饱和,还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后劲。2008年,1.6L及以下车型占全年销售车型的61.5%,其销售增幅高达18%,不仅高于07年比例,而且也高于08年整体车市增幅。
也就是说,如吉利继续坚持在经济型轿车领域精工细作,还是有无限潜力可挖的。但非得吃在碗里看在锅里,做事三心二意的话,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端了老窝,落个抛尸野外的惨境也未必。
其次,就市场发展规律而言,吉利也不具备造“劳斯莱斯”的东风。
丰田发展四十年后,才开始造豪华车,现代发展三十年后,也才开始造豪华车,并非它们起步时就没能力造,而是当时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它们都需要在更容易被制造、更容易被销售,且更容易被回笼资金的经济型轿车领域立足脚跟。也正是它们的领导者对造车规律的轻重缓急有个准确把握,在他们发展十年左右,不仅都在国内立稳脚跟,而且都在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际性步伐。但纵观同样发展了十年左右的吉利,其不仅没有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是举步维艰,出口量不仅被对手迎头赶上,而且产品一直没有打进欧美日等主流市场。
总之,按照行业发展规律,相信吉利总有一天会造出“劳斯莱斯”,但绝对不是现在。
其实,从相对理性的角度讲,一般人都能看出吉利造“劳斯莱斯”的机会远未成熟,也根本用不着我在这里“马后炮”,但为什么吉利还大张旗鼓扬言要造“劳斯莱斯”?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也就是说,吉利大肆炒作造“劳斯莱斯”概念可能另有图谋。
对目前的吉利而言,最缺的莫过于资金,不仅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完成股权并购更需要资金。李书福惯用的方法是空手套白狼,用别人的钱完成扩张或收购。那么,一个噱头十足的造“劳斯莱斯”概念必将被派上大用场,使其所在的上海英伦等吉利新品牌和新建设基地为自身在日后香港股市的扩股增发奠定基础。
所以,与其说李书福想造“劳斯莱斯”,不如说其想借此圈钱。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笔者只希望广大股东或投资者能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