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摇滚乐不怎么样,话剧不怎么样。于是两个联姻,到底是负负得正,还是绑票即坠,很难讲。不过前两天在解放军歌剧院看的《那一夜,我们搞摇滚》让这种难讲,变的很好讲,就是更不怎么样了。
虽然说是一出摇滚话剧,但其实更像是伪摇滚、伪话剧。不过是耍了一个概念,就跟什么空间魔幻话剧、有氧话剧、魔法爆笑喜剧、都市白领减压剧、都市电影诗话剧等等一路货一样,换一换马甲尔。所以这就叫人琢磨:来看的都是什么人呀?有谁冲话剧去?有谁冲摇滚去?歌剧院门口碰见几个摇滚频道的媒体,显然是工作加蹭票,莫非真的还有XX青年。
确实,这场演出在解放军歌剧院就很搞。首先那个场地,就根本别弄什么摇滚;更惊人的是,舞台上方还挂着全军文艺汇演的大条幅。。。
再说剧情,其实就是借了一出滑稽、讽刺的颁奖晚会,讲讲娱乐圈“分猪肉”、“ 排排坐、分果果”的潜规则。比如幕后的各种暗箱操作、口水歌的大行其道、摇滚乐作为排行榜遮羞布和有才华的音乐人得不到重视的尴尬、大牌歌手莫名其妙的发作及酒囊饭饱等等。可惜,这种潜规则差不多很多年前就是显规则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于是还算哪门子潜规则,完全无料可曝,显然不好玩儿。
又比如整出话剧的笑点,基本都建构在落井下石的基础上,而且每投一块儿石头,都还故意顿一顿,显然是专门等着观众笑,于是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不笑。不笑就显得自己智商不怎么高,好像对这些笑点免疫,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难免显得脑残。再比如,很多笑点都和粗口有关,而这显然不够档次。难道大家平时都不讲粗话吗?移植在舞台上,又有什么牛逼的。所以整出话剧看上去,完全就是一拆迁队,讽刺别人谁不会,可惜最后什么都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只剩在对现实的无尽挖苦中,将摇滚、话剧一块儿拖下水。
再讲整出话剧的爆点——摇滚。这回倒确实请来了几位从地下浮出水面的当红的。比如万晓利和他的《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不过自从玩儿了《过界》之后,我觉得万晓利基本可以不听了;还有谢天笑的《只有一个愿望》,其中他还串了一段戏,装了一个很有立场的摇滚歌手;再比如苏阳、马条、山人都在。。。之前宣传讲张楚会有一个客串,不过好在没来。早期玩儿摇滚的,现在被儿子辈们拿来搞,显然不够厚道。毕竟这些人的歌曲,怕没一个赶得上《姐姐》《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过姑且跳开曲目,单讲这种话剧摇滚的形式,也显然是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那点现场摇滚本来就少得可怜,还被剧情搞得支离破碎,刚听到高潮就被喊卡,于是摇滚绝对堪称这部话剧中模棱两可的点缀,显得毫无性格而且莫名其妙。加之剧情的实属无聊和廉价煽情,于是我坐在台下只剩左顾右盼,完全抓不到重点。
至此,想到主演秋野在玩儿子曰秋野乐队的时候讲过一句话:盲目的忽悠不过是短命且缺乏责任的自摸行为。他这句话当然无意预言多年后的今天的这出话剧,可惜偏偏不巧言中了。这出话剧也不过就是盲目的忽悠,当然这是众人合力的结果,而这种自摸行为无疑是短命和缺乏责任的。毕竟这出话剧和摇滚在相互抚摸中所混构出的,与其说是文化市场的创新,更不如说是一种变异。彼此拿彼此说事儿,摇滚搞话剧,话剧搞摇滚。。。只是,这一夜,大家到底在搞什么?艺术还是商业还是观众的智商还是钱包还是所有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