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马斯金及其“机制设计理论”评析


2007年一个很普通的一天,我照常走进办公室,随后顺手拿起《广州日报》,在头版上突然发现一条新闻:“瑞典皇家科学院昨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莱昂尼德·赫维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埃里克·马斯金和芝加哥大学的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并简要的介绍了其“机制设计理论”。我当时非常兴奋,对身边的妻子说,看,跟我思考同样问题的人又有人得诺贝尔奖了。 第一个就是纳什的博弈论。但看过理论介绍之后,我知道,不是我要找的答案。曾经我就思考过制度的问题,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于是开始从其他角度探寻。当时的我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那就是秩序。只是当时有严重疾病在身,不能做继续的思考与整理。

“机制设计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一套制度,以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保证机制正常运行。

或者说经济机制理论主要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来达到既定目标,并且能够比较和判断一个机制的优劣性。

笔者思考的问题很简单,如何保证个人的理性与集体的理性不发生强烈冲突,基本一致。就是奥尔森思考的“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的问题。同时也是机制设计理论一个核心概念:激励相容,赫尔维茨1972年提出的,他将其定义为,如果在给定机制下,如实报告自己的私人信息是参与者的占优策略均衡,那么这个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实际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了解机制设计理论之后我才明白,我思考的问题在几十年以前就有人明确定义了。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至少笔者认为以下的方法

第一种在一个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分粥。

第二种不分粥,大家吃多少,看着今天的粥的多少自己取用。

大家都明白每一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其实,现在的社会就是几种方法综合在一起。像第三种和第四种就是现在的民主制度。第一种就是奥尔森定义的“坐寇”,第二种就是“流寇”。

许多人觉得第五种方法最好。其实没有深入的思考。就说一点,分粥的人完全可以与他人合谋,这就是现在的贪污腐败所常用的手段。

在小的、简单的集体里问题简单得多。但大集体问题就复杂了。何况真实的世界里,不知道有多复杂。

有人胃口大,吃得多,有人胃口小吃得少。这就涉及资源合理分配问题。

有人会觉得自己贡献大应该多得,另外一些人就不这么认为。这就涉及公平问题。

有人会偷、会抢、会骗,这就涉及社会治安、战争问题。

几个人同时看上一碗粥,又互不相让。竞争问题。最后很可能谁都喝不上。

实际这个问题从诞生开始起人类就在思考解决的办法。尽管想了许多办法,有了许多的智慧与经验,但仍然不尽人意。

最后人类的现实就是总有一些天可能由于冲突激烈,导致粥会打翻在地,大家一起挨饿。最后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会饿死,于是开始和解,又一起分粥,然而过不了多久,历史再一次发生,就这样循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如果找不到方法,未来还是如此。此次的金融危机就是“粥碗打翻”了。
  
机制设计理论简单的讲就是如何设计一个制度,或者叫游戏规则,达到集体与个人的理性一致。

尽管,制度的设计确实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一个好的制度与差的制度有天壤之别,然而笔者要说一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小的集体还可以。

首先说说目标问题。什么是组织、集体的目标,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就像企业,你是要做大呢,还是要做强?是要成为一个领域内的强者,还是只要有钱赚就搞?一个国家就更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如何平衡,就经济发展来看一般认为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应该都是我们的目标。社会发展就更复杂了。公平与效率,政治稳定、自由、人权、精神财富、人民生活幸福、坏境良好、治安良好等等。如何去平衡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机制设计往往注重某一个目标,很可能损害另一个目标,最后很可能达不到最初设想的结果。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经济上来看,无论如何是成功的。然而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以及持续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其次因为他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那就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无理性的最本质原因是“秩序”。具体的可以看看我的文章《论法律、制度、规则》和《秩序的维持》。我们千万不要迷信制度、规则。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我这里补充几点。

第一点、      任何试图找到最优的规则一劳永逸的来处理现实世界中如此复杂的事务,如此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注定是徒劳。是一种致命的狂妄。他就像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穷尽宇宙的奥秘一样。看看我对秩序属性解读就知道了。

第二点、          规则是有惯性的。不可能一旦发现不合理,马上就能改。何况发现不合理是那么容易的吗?发现了,有人不愿意该怎么办?这是秩序的属性决定的。建立一种新的秩序不是那么容易的。然而,世界的变幻时那么莫测,今天的最优规则设计明天就会变得不合理了,问题就来了。继续,问题会扩大,很可能导致集体的无理性;改变,又困难重重,阻力出奇的大。

我们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尽管曾发挥过作用,但是祸害不少。可以说中国后来的衰落与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他最大的罪过就是压制了自由,掐断了智慧之源。但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怎么就没有改变呢?

民主,这是人类能想到的大智慧之一,为什么还有许多国家不愿意采用呢?很多的国家的民主制是徒有其表,其本质就是专制。甚至可以说至今都未有真正的民主。

看看这次金融危机,不就是许多天才设计的“游戏规则”惹的祸?以前的也是如此。

看看中国现在有多少不合理的制度、法律在执行?我们又在制定多少不合理的制度?

第三、制度也就是机制是有边界的,也就是适用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而个人理性与集体的理性是没有边界的,范围要大得多。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甚至全世界可以作为一个个人来看,对应的会有一个集体。

我说一说全世界作为一个个体,他的集体,从空间上来讲就是整个宇宙,从时间上来看就是我们身后的无数代子孙。

美国,很强大,也很聪明。然而,他肯定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本拉登出来了。恐怖主义肆虐全球。这恰恰是秩序下行,个人理性开始导致集体无理性的开始。

如今的坏境问题,可以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世界至今都在争来争去,谁都在平衡自己的利益,未见统一的行动。要知道,这是关乎全人类存亡的问题。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呀。

核武器扩散了吧。人类灭亡的风险增大。

现在我们在大力开采资源,想过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根本就不用思考就会明白,这肯定不可以持续。但我们改变行为了吗,什么在阻止我们考虑后代的事?

我们不断在探索太空,有没有想过自己行为的后果,宇宙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另外说一个中国人熟悉的词:潜规则。这不是中国特有的。全世界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只是中国特别严重而已。你可以把它全部变成“显规则”,并且优化吗?不可能。秩序可不分“潜的”还是“显得”。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这条路是没有出路的。制度不可能阻止秩序的下行,不可能防止个人理性开始导致集体无理性。

这正是人类现在面临的严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