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重启的消息并没有削减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
5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一个投资峰会上来自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韩国证券交易所的代表频繁亮相大谈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条件。
"A股IPO还要排队等很久而我们那里的门槛相对较低,融资环境更好请大家多关注。"纽约泛欧交易所驻京首席代表杨戈称。"在伦敦的AIM市场另类投资市场上市条件更加宽松中国中小企业应多考虑。"伦敦证交所北京首代姜楠也在5月下中旬的一个论坛上表示。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在之前市场回暖,A股IPO重启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600030行情,爱股等在内的一些券商早在两个月前就把不少精力投入到香港IPO工作中而一些擅长海外上市业务的律师目前也正加班加点力拼海外上市项目。
香港成"洋IPO"主战场
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10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资金额总计12 3.97亿港元。其中来自内地的企业有海峡石化,兴业太阳能,锦胜集团等。
虽然此时的筹资金额与牛市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与其他市场IPO几乎停滞相比香港市场IPO规模仍令全球资本市场瞩目。
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中国忠旺4月间向香港证交所提交了上市计划而当时恒生指数正处于大幅反弹阶段因此市场对其IPO前景一度较为看好认为其将成为IPO市场的"风向标"。
但由于中国忠旺发行新股规模较大5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时公开发售认购不足不得不将总数439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股票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同时每股7港元的定价也接近招股区间下限。
"香港IPO市场正在回暖但投资者的信心并未完全恢复。"加华伟业资本总裁宋向前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虽然新股表现欠佳但不少内地企业还是希望趁市场的"窗口期"加快赴港上市的步伐。比如广东的日化用品公司霸王国际集团,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公司等5月中旬已在香港顺利通过上市聆讯预计6月底前将上市。
北京的建材及房地产企业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的IPO计划亦备受瞩目。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及建材生产该股正安排上市聆讯事宜计划筹资5亿至7亿美元麦格理,摩根大通及瑞银担任承销商。
有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在香港排队IPO的公司约有60家估计一小半公司可于今年完成上市。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不算公司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仅是支付给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费用在香港上市要比A股高出20%~30%。既然如此内地公司为何还要选择去香港上市?
"香港最大的优势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不缺资金而且紧邻中国内地有很多中国概念股这就吸引了世界上广泛看好中国经济的投资者。另外香港上市程序公开透明具有可预测性只要符合基本条件聆讯就很容易通过所以吸引了不少内地企业。"宋向前解释道。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加华伟业目前也正在运作三家企业到香港主板上市这些企业的年利润都在8000万元以上"太低了不行香港主板比较欢迎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
欧美市场略有回暖
与香港IPO市场日渐回暖不同欧美等地的证券市场仍显冷清中国企业的IPO步伐几乎处于停滞阶段。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收缩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而且全部集中在香港主板和韩国创业板。
4月中旬畅游时代成为2009年首个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融资1.2亿美元首日上涨25.13%给最近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美国资本市场注入一丝暖意。
"欧美股市还没有真正好转这个市场正在酝酿中。"财富指数资本集团总经理黄山表示虽然现在不是做IPO的最好时候却是中国企业前去挂牌的好时机。
"IPO和挂牌不一样挂牌是证明企业符合上市条件获准发行股票;IPO是要发行新股融资。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发股融资肯定卖不了好价钱不划算;但是挂牌的话一来费用不高中介机构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服务二来在市场好转时可以立即发股不必到时手忙脚乱地排队。"黄山说。
一位长期活跃于海外上市的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优秀企业在海外IPO并不难。目前美国的IPO市场也正在回暖中介机构都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我手头就有好几个项目相信半年内会有一些中国企业到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
东北一家制造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正在准备到美国纳斯达克去上市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当问到为什么不上国内的创业板时他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上创业板要知道目前在创业板排队的企业有600多家到我们上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而且创业板门槛比较高。"
"10号文"限制松动
针对海外上市商务部曾在2006年8月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10号文"对国内企业以红筹身份登陆海外市场进行了限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法令似乎难以阻挡势头凶猛的海外上市热潮。
2006年9月8日之前意欲海外上市的公司一般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然后通过反向并购的形式收购中国企业资产将其包装后在海外交易所上市。
"但‘10号文’禁止了这种架构要求明确海内的实际控制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必须经过商务部,证监会和外管局的批准。"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慧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但要获得审批显然是困难的。
"2008年12月商务部又下发了一个通知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受‘10号文’限制海外上市政策有了少许松动。但有外资参股,欲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大批中国企业仍然无法到海外上市。"黄慧鹏说。
对于政策层面的障碍上述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实际操作中很多中国企业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做法试图绕过"10号文"的规定。
"一是中国企业家干脆到国外购买护照使其企业变身为外资企业;二是信托持股或协议控制即将中国企业的股权以协议的形式交由海外信托公司或个人一般为上市地律师控制;三是反向收购即SPAC模式在上市地设立公司然后收购中国企业资产等等。"王先生表示实践中还有很多其他做法"都是偷偷摸摸地做监管部门则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我们的‘10号文’也有违背WTO精神的地方。"
对此黄慧鹏表示上述"变通"的做法在本质上都是违背"10号文"规定的以这些方式去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面临一定法律风险。
中国内地企业“洋IPO”热情不减 香港成主战场
评论
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