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苦,战胜困难――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面对困难,永不退缩。——题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我对它并不是细细的品味,只当作工作之余消遣的东西。但是,生活在十月革命时期的主人保尔,他一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坷不荡;但他经受生活的各种风雨磨练时,并不是屈服于魔爪之下,而是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刻苦前进,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最后,取得了成功。就是这些,深深地震撼了我。


保尔为什么能有这样乐观,正确的人生态度?使我非常惊讶。也许,正如他说所的:“在前面等着我们的,不是欢乐的童年和美好的青年时代,而是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夜半的繁重劳动。其目的,仅是为了一块面包而已。”或许真该感谢这残酷的贫穷、饥饿与屈辱,才会造就出保尔这样的生活强者。


      说到勇于吃苦,善于吃苦的人,是不是该叹一句“濒临灭绝啊?”没错。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我们,别说繁重的劳动,就连稍微的打理家务,也是叫苦连天。现在的学生,自恃自己“独生子“的佳号,疯狂地收购父母的宠溺和现代社会这近温室的娇惯。以至于愈发进步的今天盛产“病猫”――不敢前进,害怕失败,认为天塌下来总不会第一个就砸到自己。在一次夏令营中,日本少年和中国少年举行登山比赛。日本少年很快就会登上山顶,而中国少年,则还在离起点不远的“休息站”休养生息,据说是在储蓄待发呢!殊不知,胜负在你决定出发的前一秒便订下来了。导致这样的结局,又是谁的责任呢?是家长对儿女的过分宠溺吗?没错。但又不全是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社会风气也有一定的联系。难道总是一味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能振兴中华吗?不是,但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死书,要把书读活,除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还要用到之外,体验一下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作为父母,则不应把女儿当成宝石般管制在自己身边。而应该让儿女多出去学习,让他们自己成长。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颗真正会发光的金子。

我们,也应该这样。让我们一起在春光下成长,在夏夜中学习,在秋风中实践,在冬雪中前进。掌握有限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至少也要做到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让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废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忙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