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金融市场和卖方金融体制


 

买方金融市场和卖方金融体制
——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创新(一)
 
辽宁装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薛克俭 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体制:国家无偿发行和社会有偿使用
 
我国的金融体制和制度是:人民币是国家无偿发行和社会有偿使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凭借国家信用无偿发行人民币,以再贷款、再贴现等形式有偿借给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再以低利息低成本吸收存款,高利息高售价发放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有偿贴现等形式有偿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和客户。在美国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采用这种金融制度的。
 
——金融体制评价:适合大企业而不适合中小企业
                  适合大城市而不适合小城市和农村
                  适合经济领域而不适合公共领域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特别适应大企业需要,而不适合中小企业。少数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有直接和间接的各种融资渠道,有圈不完,也花不完的钱,银行的优惠贷款需要到这些公司上门推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小企业是重要的经济主体却不是信用主体,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获得基本的信用权利。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98.7%依靠银行,而根据记者对发达地区调查,84.73%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
这种制度适合大城市需要,而不适合中小城市和农村。在我国,少数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大机构、大企业、大银行、大券商比肩而立,大项目、大资金源源不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许多城市豪华程度远远高于国外著名城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小城市,特别是偏远农村,几十年面貌依旧。许多外国人描写中国的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
这种制度适合经济领域需要,而不适合公共领域需要。经济项目,特别是少数垄断和高盈利的房地产、石油、汽车等项目,投资不断,反复改造。而医疗、教育、养老、扶贫、就业、环保等社会和公益项目,资金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社会闲置资金没有渠道进入这些领域。
 
——金融体制:使商业银行“嫌贫爱富”
 
从目前商业银行体制和制度角度看,为大企业、大城市、经济项目服务,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小,收益比较稳定,特别是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服务,信息比较透明,政府和社会监督也比较到位。而为中小企业、小城市农村和公益项目服务,操作非常复杂,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信息透明度低,风险大,监管难度大,收益也不稳定。客观上造成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的倾向。实际上,这种国家无偿发行社会有偿使用的金融制度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不适合小城市和农村,不适合公共产品领域。
解决中小企业、小城市及农村、公共产品融资难问题需要设计全新的金融制度。
 
——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国家尽了力但还没有突破
 
我国的金融改革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已经初步搭建起为中小企业、小城市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制度框架。但是,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链接并没有形成;中小金融服务集约度还比较低,成本和收费还比较高,工作效率和融资满足程度还比较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信贷规则和监督条例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创新
建立中小金融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和立法配套,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千方百计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难问题。比如,清理三角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恢复合作金融制度,建设社会信用秩序,建立担保、资信、风险投资等制度和机构。2008年以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创新和改进金融制度的力度,调整货币和财政税收政策,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政策支持。
而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我国基本是采用财政支付方式解决的,没有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寻找思路。
 
——金融矛盾:买方金融市场和卖方金融体制
 
从经济发展角度考察,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导向已经不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一样已经都是买方市场,到2008年底,存款大于贷款达15万亿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已经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我国社会资金已经严重过剩。而我们的金融改革还在以增加资金供给为导向,按照资金所有者和金融经营者的要求进行改革。批发金融、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方面已与国外的体制接轨,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比较容易改革的部分,是资金匮乏时期卖方金融的改革取向。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金融的主要矛盾是买方金融市场与卖方金融体制之间的矛盾,是资金已经严重过剩的金融市场与依然在大力增加资金供给的金融体制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也当今世界金融的主要矛盾。
 
——金融改革:按金融买方需要改善资金分布
 
而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资金相对比较充裕的买方金融时期,更应该按照资金需求者的需要来进行改革。以改善资金分布为导向,在大企业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将社会资金导入中小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在经济领域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将社会资金导入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在大城市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将社会资金导入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而这些恰恰是前一段金融改革遗留的、最急需、最困难的部分。毫无疑问,买方金融体制不光为中小企业设计,其他方面也将受益。
 
——金融改革:按金融买方需要创新买方金融体制
 
买方金融是过剩资金的再分配,是公益金融、政策金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体制改革应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为满足企业、个人和地方政府对金融信用的多样化需求,要进一步打破大银行、大企业、大券商、大机构对金融行业的垄断,大力发展和扶持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公益银行,保护和规范民间草根信用,形成大中小配套的金融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而言,则是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二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小城市及农村和公共产品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搞好银行之间的专业分工,设计灵活多样的零售金融产品。而目前我国设立的中小商业银行,比如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本来应该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服务,现在也在“嫌贫爱富”,也在抓大放小,抓了批发弃了零售。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本来是非常好的草根金融形式,现在许多农村信用社却改成了农村银行或者农业银行。
三是为防止个别企业、个人和机构不讲信用,需要建立以自律自治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目前的金融体制,大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的信用保障是建立在第三方约束的基础上的。而中小金融是“熟人”之间的金融,其运行基础应该是自律自治。因为,第三方约束再强大,也无法面对象汪洋大海一样的小企业和民众。
四是设计全社会的金融风险防范、分解和处理机制,形成债务人以破产为底线承担风险,多个其他信用主体分担其余损失的机制;解脱中央银行和中央财政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和潜在风险的负担和压力。
五是大力发展非金融信用,使所有经济实体,包括广大中小企业,都成为信用主体,都能够发行自己的票据。
就中小企业而言,新的买方金融体制则是建立以中小企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最终发行和流通中小企业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