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桥“跳桥”之谜


海珠桥因为最近的跳桥事件更为外人所闻。

为什么在跳梁看管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现在6人),海珠桥还是如此被跳桥者所热衷呢?简单有以下的原因。

一,很简单的表面原因——海珠桥的桥身设计方便。如此的桥身设计,方便上下。(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A%A3%D6%E9%C7%C5&in=3835&cl=2&cm=1&sc=0&lm=-1&pn=210&rn=1&di=889080968&ln=800&fr海珠桥结构图)

这是天生原因,无法改变,也是一个非主要原因。

第二,民生矛盾的增多。如果大家多点心眼去关注所谓的“跳桥者”,他们是为了什么而铤而走险的?无非是讨工资、追债无果、法律的不公平待遇........,这些就是跳桥人的动机。

第三,外来工的权益得不到当地政府部门的保障和重视(排外思想)。因为在于跳桥者多数来自外地,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很多情况下政府服务人和其他人都不给予配合。

第四,公民的维权途径不多,维权门槛过高。

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想要利用正当途径想政府部门提出讨薪要求,是需要多大的精力和多长的时间?受害者只有通过生命的挟持才能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怪不得如此热衷“跳桥”,比起正当维权途径来,这种危险的做法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对于他们来说,有更好的途径吗?

当一个社会的公民不得不用生命来唤起公共部门或政府对其权益的重视时,这反映的是政府公共职能的软弱还是社会良心的流失?难道针对这种问题,就只是多增加一些桥梁看管员就可以解决问题?要知道广州有多少的交通桥梁,多少的高楼大厦、多少的人行天桥可以上演“跳楼秀”,全国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简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针对广州海珠桥“跳桥事件”问题,真正能解决的是,增加政府或公共部门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降低维权门槛(古代主要有问题,直接到县衙击鼓就行,现在呢?门都进不了),提高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