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外商托楼市是本末倒置


          指望外商托楼市是本末倒置

    近日有媒体披露,商务部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份关于稳定外商投资的建议书,其中一项建议是商务部联合外管局,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外汇登记手续进行简化和适当放宽,这是自07年6月国家采取对外商投资限制进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重大调整。

     据报道这是为应对外商直接投资连续数月下滑进行的政策调整。根据商务部上周公布的数据,外商在内地直接投资(FDI)自去年十月以来连续第八个月下跌,也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录得吸收外资全面持续下跌。今年前五个月,FDI同比跌20%。

    政府显然是想在当前房市尚未全面回暖的形势下加上一把助力,指望着外商能够给中国的房地主行业托市。但照国内目前的经济情况,这显然是在回避主要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虽然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形势发表乐观的看法,但仍然没有准确预测未来的局势。更多审慎的意见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触底,美国企业巨头止不住破产的步伐,欧洲失业率持续往下掉,这都是赤裸裸的事实。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从29年到33年,美国经济在三到四年后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过去30年内发生的100多次金融危机的调查结果表明,因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其持续时间将比通常经济衰退长2至4倍。

   如此不嫌累赘地列举上述数据无非就是要表明,外商在国内投资的锐减显然并不仅仅是中国的限制政策所能左右的,在金融危机之前,热钱暗涌也并不少见,连续数月下滑的根本原因就是金融危机,这是外商们和中国政府都无法左右的。外商投资的下滑无非就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持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简单易懂,却难以逆转。

                        暴利时代渐行渐远

   中国的房价远远高出一般的国民收入水平所能承受的购买力,这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房市确实曾经疯狂过不短的一段时间,但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畸形市场始终不能长久。确实存在着政府、媒体、专家、房产商集体忽悠国民,将房价一路唱高的事实,烘托起中国房市的一片繁荣,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泡沫的成分,想必这些人并不是全然不知。更多依托这种海市蜃楼的人进军房市,意图也明显,并非投资,而是投机。受害受苦的终究只是平民,和贫民。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消费者稍微谨慎点儿了,学会了观望,于是楼市的寒冬到来了。这是表面。实质还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畸形无法永存。外商投资锐减,谁说不是聪明地看出了这泡沫当中蕴藏的巨大危机,哪怕只是托着金融危机的借口?中国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外商撤资的趋势不会改变。

                            治标还是转移矛盾?

    政府对房地产的钟爱固然事出有因,从国民经济角度,房地产业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观,也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点。然而在国内,政府与房地产市场的讲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利益纠葛,一直深受诟病。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的《我国房价为何居高不下》的调查显示,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42%,高的地方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多。

    每每有政府出来救市,就有民众声讨损民利商利政府。然而一切依旧。已有数据表明,当前国内各地土地储备超过10亿平方米,新房存量达到2.69亿平方米,空置房达到1.7亿平方米。这意味着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而并非所宣扬的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购买力仍然是最大的障碍,时至今日,政府仍不肯让利,房产商更乐得其利。

    国家消化现有房屋、降低新增房屋的办法是降低地价,降低税收,依靠卖地作为财政的大头的现状,必须改变,这才是治本之策。中国的房地产回购房等现象的出现,必须从宏观上、本质上去应对,吸引外资和创收依靠的是健康的市场和公平的消费环境,而不是像现在研究的如何转移国内的主要矛盾,边缘化的工作解决不了最终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