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官员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利为本?


  执政官员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利为本?

  编者按:“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逯军局长这句话,从根本上反映出在当前政府与民争利的现实状态下,官民对立的本质。

       逯军只是毫无遮掩的从事件的本质作为出发点,为维护地方政府的利益以党作为依靠与记者进行交涉而已,尽管这个‘党’仅是郑州地方政府,却无法推脱真正的党对地方的‘党(政府)’监管不力的责任,这一点才是网友对此事愤慨与人肉逯军的根本原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传统戏剧的唱词,三个代表理论也说执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理论上党和人民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被割裂和对立的。

       不久前,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登的文章指出,最近几年,社会学家频频用“断裂”一词来概括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在各种断裂关系中,官民对立,特别是基层官员与基层百姓的对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而官民对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替谁说话情绪的自然流露,反映的是正是当下的社会客观现实。   

      人民这两个字来之不易,人民是各级官员的衣食父母,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一点,毛澤東也說過,為人民服務,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也是近些年来执政党最重要的执政纲领關鍵詞。

      海峡对岸的执政党主席到南京访问,在中山陵郑重题词四个大字:人民最大,那是这个党在大陆和台湾两度失去执政权力之后的痛定思痛。我们也都知道,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民最大的观念早已经淡化,甚至模糊了。

      “学习时报”的文章说,现在看来,指望基层政府进行自我转型很难,因此,高层、特别是中央必须以强大的行政力推动他们去转型,以化解官民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替谁说话”,答案很清楚,这就是人民最大!只是納悶,黨和人民什么時候變得距離那么遠了?

  

      不久前易中天教授发表了‘国人不仇官不仇富,只恨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评论,本人觉得说的很正确,充分说明了当前国人的心态。由此看逯军在讲替谁说话时,并不单独是在替自己说话,而是在替整个事件的所有政府参与者说话,因为逯军本人根本没有能力独立将经济适用房用地改变为联排别墅与两栋中楼。也正因此网友才会更加愤怒以至于有了如此庞大的网络舆论。

      在长达数十年的政府与民争利过程中,民怨的累积已经过重,无力就医、没钱攻读、买不起房还要接受过高的物价过多的个税,以至于生存压力急剧增大,这一切皆因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政策反复与政策到地方变味而造成,尤其当前受经济危机所影响,为了保八瞎折腾,致使货币泛滥推升房价却不能提高百姓收入,造成老百姓对未来预期的恐慌,而这救经济的庞大计划中,保障建设实施的相对落后,保障投入本就不够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用地却被地方改作它用,老百姓和政府急在情理之中。

      这一事件需要郑州市地方政府反思的是,百姓为何要请中央广播电台来此调查,而不到地方政府反映情况,很可能是百姓感觉到地方政府反映不会得到回应或者地方对老百姓的反映根本不予理睬,这一点足以说明郑州市地方政府里面可能有人为官不正对民不公,导致了政府的公正与公信力在百姓心中丧失,百姓寒心才会出此下策。

      替谁说话不重要,搞清楚立党之本与执政之基之后再说才可以,如地方官员行为脱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准则,那么足以说明党性与执政方针在地方已然变味。

      替谁说话不是本轮事件的罪魁,与民争利的地方行为才是引发民怨的根源。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4-17 | 看“猪哥勇”风流韵事 评“猪哥勇”社会危害(组图)
2009-01-12 | 新华网:国家法律何以成为土皇帝“以言治罪”的家法?
2009-01-12 | 人民网:还有多少权力机关在为虎作伥?
2009-01-12 | 中国警务报道:打击讲真话干部想起了老农骂领袖
2009-01-12 | 河南法制报:打击报复者应予以严惩
2009-01-12 | 工人日报:福建莆田最黑的“黑”字怎样写
2009-01-12 | 半月谈:莆田一个举报人的遭遇
2009-01-12 | 法制日报:莆田一位镇党委书记因举报而被抓
2009-01-12 | 《民主与法制》:一桩举报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