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周森锋年仅29岁就全票当选湖北宜城市市长,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
信息充分快捷的今天,周森锋这个年轻的官场“红人”,注定会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我相信,随着当前就业环境的不景象,特别是公民向上跨越途径的局部淤塞,周森锋的成功跃进方式与细节,还将成为公众热议的社会焦点。这对我们社会是正常不过的现象。然而与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信息一样让人感到雷人的是,襄樊市组织部的“蹊跷回应”。24日下午,襄樊市组织部向记者表示,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其指导老师或刊发论文的杂志社应负责,组织部门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周森锋研究生期间所做论文进行考察。
这名官员当然没有把话说完,意思不外乎是,人家周市长犯学术道德的事儿发生在市长选举之前,而且在他当选后任命一市之长时,并未有曝出他的学术不洁的问题,本着“既往不咎”的思想指导原则吧,惩一官不如救一官,我们还是别责难周市长了吧。我认为这种推诿式回应是无效表达。因为,作为管理干部的组织部门,其管理技术与信息通达能力不可能跟不上一名网友。网友能轻而易举地“考察”出官员的污点,而拥有更多公共信息资源的组织部却甘拜下风,这咋看咋让人别扭。要我说,这不外乎还是考察过程中忽略了一些该走的程序与环节吧!
即便当初到清华引进与考察周森锋的时候,被时下的较为普遍存在的论文作假歪风“遮住了望眼”,不能及时发现周森锋学术道德上的问题,但现在,组织部门面对新任官员存在的“作假问题”,是没有理由继续推太极的。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推诿手法,恐怕对管理干部的组织部门树立公正、公开的用人权威不利,而且也是根本推卸不了的。这个道理太简单不过,任何一名干部的任用必须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请允许我主观推测一下:不是自己的论文却窃为己有,那是不是当上市长后,不是自己的钱也会拿过来就花呢?不是自家的双人床是不是也趁黑去上呢?
这方面不缺实例,单是见诸媒体的报道就不少。窃以为,现在我们该如何关注周森锋抄袭事件的后续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当了市长后,是始终如一的为百姓办事,还是最终走上与人民背离的方向?过往案例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教训,欣赏某名年轻干部的领导和提拔这个人的组织部门,往往对这些年轻干部“百般呵护”,甚怕旁人讲他半点不是。甚至问题出现了,都想以时间耗空间,采取拖延术。孰料,这让一些年轻官员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使这些官员日渐滋生的骄纵习气,最终可能毁了他们,当然也让公信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