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服务作家:让写作者心有所归


这几年,有关作家协会的话题不绝于耳,有要入会的,有要退会的,举手投足好像都会有点动静。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同意作协的章程,符合入会的标准,就可以入会,如果你不同意作协的章程,退会是你的自由,从一个方面来说,正是这进和退使一个团体充满了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文学创作队伍。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写作已经不是某些人特别的能力与技能,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而现代传媒也在迅速发展,为喜欢写作和愿意写作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发表空间,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内心世界的拓展又增强了人们的表达欲望,写作与发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想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这应该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那些专业作家在写作,但更要看到许多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作为写作者的存在,还要看到那些新兴的活跃在各种传媒上的职业写作群体。
    不管写作的队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写作者服务是作家协会的天职。有了写作这种劳动方式,这样的劳动群体,就必然会产生它的行业组织,但是,服务对象在变化,服务者也必然要改革。所以,随着社会的变化,作协这样的行业组织正在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作,这是非常可喜的。
    当今社会要求作协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不能忽视人民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适应形势发展,采取必要措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从事文学创作的广大文学工作者的组织,我们看到各级作协正在努力发挥文艺团体的独特优势和职能作用。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采取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业维权,凝聚力不断加强,老、中、青、少,专业和业余,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覆盖面也不断增大,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纷纷加入作协,这对作协进一步团结广大文学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面临的挑战,服务性的社会正在形成,渠道正在多样化,写作者的诉求日趋增多,选择也在多样化,因此,作协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这样,作协才能永远是写作者的心有所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