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具有“镇痛”功能,谁不知道?
夏余才
金钱具有镇痛功能、失去金钱的疼痛和肢体受伤的疼痛十分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学术界之外的关注。(6月29日《新闻晨报》)
对于教授的这个论点,我是绝对的相信!身上装着几百元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若被小偷偷走了,无异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瞬间被他人无情剥夺,叫人如何不心疼?眼看着还房贷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自己的口袋里依旧身无分文,如果此时“天上掉馅饼”似的中了大奖,原本为此焦虑和头疼的毛病便会立刻消失。即便不去试验,傻子都会知道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人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离得开金钱?没有金钱便没有饭吃,没有饭吃人就得挨饿。活不下去了,还不发愁?
哪怕是修行达到巅峰境界的孔圣人,还经常为没有物质来源而发愁,何况我辈?虽说君子忧道不忧贫,但孔圣人自己也曾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圣人在贫困交加下,更是出现了“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情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生,虽然在个人风格上胜出了,可在生活中却经常为没有钱发愁。如他在诗中就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一个人若没有物质保障,谁都会吃不消。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吃不好穿不好,能不生病吗?不但是身体会垮下去,精神也会随之慢慢垮下去。我们为学费发愁、为生病发愁、为工作发愁、为买房发愁,诸多愁事,其实都是在为“金钱”发愁。因为有了金钱,这些愁事就可以从此“一笔勾销”,也就没有了那些身外的烦恼。金钱的“镇痛”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的镇痛作用毕竟还是有限的,实际上仅用于由物质匮乏带来的“病痛”。换而言之,它只能解决形而下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形而上的问题。正如一贴止痛膏药,当我们身体表面受了伤,贴上止痛膏药就能起到镇痛作用;可是当我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外用的止痛膏药就会变得毫无作用与意义。
金钱解决不了金钱之外的问题,也就止不了金钱之外的疼痛。如亲人的突然辞世,爱人的杳无音讯,这些都是金钱所远远不能解决。至于教授的试验,无非是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即“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一些人的研究,就是将简单明白的道理变得复杂化。事情变得复杂了,似乎才能显示其学问的高深。若不做试验,难道我们就不知道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