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消费者利益还有啥商业伦理可言?


 

漠视消费者利益还有啥商业伦理可言?
 
康师傅一离职高层对《中国新闻周刊》披露:轰动一时的“水源门”事件,策划者是其竞争对手农夫山泉。而瓶装水行内违背商业伦理的竞争,也是多年积累而成。(中国新闻周刊)
康师傅、农夫山泉以及其他相关品牌瓶装水及饮料之间的纷争可谓由来已久,从“水源门”到“添加门”,相互爆料、指责、攻讦,显得很“不厚道”,虽然几经行业部门出面“调停”,厂家却并无收敛之意,有关人士担心,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各方自身大伤元气,更令整个国内瓶装水行业有前景之忧,为此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必须遵循商业道德和游戏规则,即所谓的“商业伦理”,而不能随心所欲甚至不择手段,这也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商业伦理的核心是诚信为消费者服务,而不单是厂商之间讲求信义,正如“吴超超”所言,如果一味地追求“和气生财”,而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还有什么“商业伦理”可言?
然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瓶装水之争中,令人们失望的是,厂家将普通自来水或者水质已经明显下降的湖水标榜成优质水源,为使生产的饮用水达标而添加相关成分的内幕也大白于天下。姑且不论这种水源以及添加物是否“达标”,会否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伤害,也不论是不是哪一方策划了“水源门”或“添加门”事件,这种采取虚假宣传手段欺蒙消费者的行为本身就让人无法容忍。
因此,当这些道貌岸然的瓶装水厂商为了瓜分、争夺市场而拿“商业伦理”说事,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时候,人们禁不住在心里发笑了,一个不讲诚信的商人有什么资格高谈阔论商业伦理?又拿什么去将中国的水产业做大做强。三鹿奶粉作为行业巨头的悲剧结局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即便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做得足够大,不诚信对待消费者,不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即便短期内可能做得很大,也难逃为消费者鄙夷、遭市场唾弃的厄运。
而作为消费者,反而希望商家之间这种互相揭短、互相掐架、不讲“商业伦理”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更常见更激烈些,因为只有这样,一些不为公众所知的内幕才得以见光,才能让商家在勾心斗角中懂得珍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伦理,规范、约束自己的经营管理行为,也才能吸引监管部门的注意,从而加强管理,不断净化消费环境,我们的消费品也才能越来越透明、干净、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