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号刚好是世界电信日,我看了很多3G的广告了,一直很舍不得以前的移动号码。最后还是在中国电信咨询了一下。在服务员的热情推荐下,我接受了一个每月98元的套餐服务,拿到机后,我内心是快乐的。但是我到月底的时候,收到1000号的信息是我手机已经欠费了。纳闷:这号我还没用就欠话费了。一看:欠117.41元。我第二天到了电信服务厅去咨询,原来才真正明白的包月意思。也就是说,我这189号码一月有300分的免费电话。如果超出就按一份0.29元算。我和移动收费比了比。这189打市区也要0.29元这比移动贵了0.14元。而我真不知道我的300分钟免费电话是何时才算停止?也没提醒服务,我咨询服务员,工作人员也解说不了。我真不明白。此时又来了几个不明不白停机的客户,我看他们大吵大闹的。我在想:为何电信不能给消费者明白的消费解说。一下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我对中国电信的管理提出三大问题:
一是电信企业利用手中的垄断权,搞霸王条款,强制客户接受不合理的收费。从开放初期收取高额座机初装费,无偿索取了用户的物权。再是座机月租费,不论用机时间长短一律交纳同额费用,否则就停机。为何还要搞霸王条款,让“话民”继续纳贡?
二是利用套餐,忽悠消费者。电信企业出台了多少套餐,业内人士也说不清,有人估计至少一万种。出台正当套餐,便利“话民”,当然欢迎。但是目前的套餐,花样翻新,太复杂,又不透明,连推行者也说不清楚,有的明明没有实用价值,完全是在忽悠“话民”,步步为营,进行套钱。还有,目前不少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电视台与电信业联手搞什么手机短讯评奖活动,揭穿说是利用手机短讯骗钱,明明一条短讯一角钱,非要涨十倍,收一元钱一条不可。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通报会上,曾明确指出通信运营商提供套餐、短讯、手机上网等服务,存在一定价格欺诈行为。接着,又通报了去年全国查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谁应负监管责任呢?
三是电信市场无序,管理混乱。手机收费各地自行定价,全国没有一个统一价格,北京与上海收费标准相差一倍,谁也说不清其中的道理。至于有线电视收费,不到两年涨了一倍,近年又在涨。可是,收费和服务不对应,电视断路收不到,也不见减费,播什么内容也不承诺。这就变成,利用客户电视机,占用客户时间,耗用客户的电,播放大量收费广告,还强迫客户看,还要不断涨价,这算是哪门子市场经济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不监管怎么得了?
电信企业利用手中握有的垄断权和新科技,一会儿用国际惯例,一会儿用中国特色,一会儿出霸王条款,一会儿用套餐愚弄群众。难怪人们有受制之感,有上当受骗之惑,有怨无处诉,有怒无处发,只能骂娘,以发泄心中之不满。
个人对电信的建议:随着中国电信行业的日益开放,运营商们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们的强有力的挑战,但由于电信业务以及电信服务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消费者在选择运营商的过程中,品牌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其次做好完善的客户管理体制和客户满意度,为客户利益为上的原则。所以中国电信运营商们必须正确衡量自身的品牌定位,掌握自身的品牌优劣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建设战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