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9 铁矿石谈判的猜想5---又起风波“间谍门”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像电视连续剧,剧情跌宕起伏又浑然天成。

北京时间7月7日晚,《悉尼先驱晨报》在其网站报导,力拓的铁矿石销售团队成员被上海市公安局拘留,四名员工中一人持澳大利亚护照,三人持中国护照。

8日下午,澳大利亚外交部长Stephen Smith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胡士泰(Stern Hu)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而遭中方拘留。但力拓则称,未发现有任何证据来支持中国当局对其雇员发起的间谍嫌疑调查。

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巧合的是,本报记者多方求证后获悉,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于7月7日被北京警方拘留,原因是涉嫌商业犯罪。

9日消息,近期市场盛传有关铁矿石谈判结果已经确定的消息,中钢协负责人昨日就此明确表示,最终结果还没有确定。

几个月的谈判,中钢协至少有三次辟谣,可见对手对谈判技巧运用自如,对大众心理的掌握恰到好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对手对我方的底牌了解得如此清楚?今天谜底揭开了,原来是汉奸在作怪。

从时间上看,虽在同一天,但首钢的谭以新被抓在前,晚上,上海才有抓捕行动。结合两者的紧密关系,让人不产生联想都难。从商业贿赂案到间谍案,涉及到敏感的国际关系是丝毫马虎不得,而抓捕的时间如此紧凑,可能稍稍审问了一下,掌握有一些确凿的证据才好让上海行动。同时,近几天中钢协的讲话似乎成竹在胸,事件又发生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期,让人不得不意识到,这是一场在运筹帷幄之中的反击。

如果我的联想成立,确实是大快人心。这场谈判太艰难了,太被动了,间谍门事件正好给谈判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除了自身积累的问题造成的困难外,还有这些卑鄙的小动作。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学会以国际惯例来从事商业运作,学会与老外纠缠,除了要学习政策、法规、规则,还要熟悉和破解类似矿石谈判中阴谋和圈套。中国人要改变与老外打交道总是吃亏上当的局面,不能总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做彬彬君子般的道德楷模,要改变套路了,建议学学韦小宝。无赖到极致也是一种境界,让人无懈可击到不得不叹服的境界。当然,韦小宝的精髓不是任何人都学得会的,但至少要能分清李鸿章和翁同龢两者在处理洋务之间的区别,利益是靠争取来。

我担心间谍案的破获是偶然的,那样的话,中钢协的境界还是差了点,但愿不是。前面的日志,我一直坚信中钢协不会妥协,当然,即使妥协也是可以被原谅的,主要考虑的是力拓这家公司太可恶,屡次戏弄、挑衅中国企业。可能是加入澳籍的胡士泰先生在国外呆的太久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也可能是他的谍报工作很出色,对掌握的情报过于自信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还有可能是他的银子洒得多了,要得到合理的回报,总而言之,他代表的力拓公司将单纯的商业活动加入了政治色彩。

从中铝开始,金融危机中请求中铝资金救援,在关键时刻,可能胡士泰之流的情报让力拓毁约;随后又逼迫中铝购买股权。整个一场充满欺诈的闹剧,是可忍孰不可忍?接着又在矿石谈判中,先是拖而不谈,等行情复苏,接着散布谣言、分化钢企联盟、商业贿赂、垄断抬价、逼迫就范,又是一个是可忍孰不可忍?力拓忽视了一点,戏弄国有大企业要掌握分寸,做得太过了就不是商业行为了,就等于是挑衅政府,这还了得?

让力拓演绎一出间谍门,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没有间谍门,也会有其他的门。但是间谍门会如何影响谈判的进程呢?从长期看,间谍门会衍生为整肃门。间谍案和商业贿赂案同时爆发,两者相互关联,如果深入挖掘里面有很大的文章可作。棋高一着就在这里,借着商业贿赂案的威力来整肃铁矿石贸易市场比下发几个中央级别的文件都管用。整体喊着控制产能、淘汰落后、行业公约啊,不如派驻经侦组的警察,谁不配合就查谁,这也是腐败所带来的一点好的方面的副作用吧。规范铁矿石交易市场,约束钢厂的倒戈,整肃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从短期看,如果有这样一条法规,“该企业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其产品禁止在国内销售”,那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外行人的猜想。最坏的情形是,力拓恼羞成怒,公然对抗,提高铁矿石现货价格。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两败俱伤,舆论会倒向中钢协,民众的意愿也支持中钢协,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一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能会出现宁可高价买其他的矿石也不让力拓得逞。

其次是力拓态度依然强硬,胡士泰虽是澳籍,但是中国的汉奸,不愿为其的行为埋单,不妥协、不让步。出现这种情况,谈判可能还会继续,还会闹出点其他什么事情。除掉了内奸会削弱力拓的谈判能力,整肃门也会增加中钢协的筹码。

最好的情形是,力拓坦诚让步,牺牲短期利益来重塑企业形象、修补与中国的关系、挽回商业信誉。从长远来说,维持稳定和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原本这次力拓的行为很过分,理应承担责任。当然,无形的价值大于有形的价值,这是需要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能意识到、并作出果断决策的。

力拓,是你该主动做点什么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