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学校连续第三个年头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了。所以在之前就预知到今年的典礼一定会比往年有更多的新招,也会更成功,但我也深知其中的颇烦,典礼后,我就和刘瑾副院长商量,想请她写点典礼背后的故事。昨天拿到她文章后,看到篇幅不小,但我没做删减,就发到博客上来和朋友们分享。透过这些背后的故事,朋友们可以更多了解我们学校所倡导的理念和内涵:以学生满意为导向;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以及注重积累形成流程等。
又是桃李芬芳时
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又是桃李芬芳时。
——心愿
今年的毕业典礼与往年不同,我们不但有大批的专科生毕业,也有了首届本科毕业生。这几年每到这时我就萌生一种心愿——用最好的毕业典礼,给他们留下一生难忘的记忆。如何搞好这次毕业典礼,让我们芬芳的桃李更加绚丽,是我一开学就在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7月5日清晨,挤得满满的706路、408路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徐徐开来。看着从车上急匆匆走下来的学生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百感交集,心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是最后一次返回母校,之后就要远行了。
我大学毕业时的典礼是什么样,都干了些什么,现在已经模糊不清了,感觉平平淡淡地就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自从来到欧亚学院当了老师,特别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后,常想,不能让自己大学毕业时的平淡在我的学生身上再现。2007年学院体育馆建成以后,为实现我想像中毕业典礼的心愿提供了场所。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在这里召开毕业典礼了。学生们在欧亚这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组织实施“学生满意工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但毋容置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满、牢骚,但在这最后的时刻,如果能通过毕业典礼,让学生把不满化为感动,牢骚化为留恋,带着难忘的记忆离开欧亚。这,就是我组织策划典礼的初衷。
——“折腾”
胡院长在一篇博文中写道:“没有流程,就得折腾”。其实,在工作实践中,有时即就是有了流程,往往也要“折腾”,因为预先制定好的流程,难免会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折腾”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今年的毕业典礼,由学生处牵头,全院9个分院,七个职能部门(教务处、实训处、宣传部、后勤集团、影视制作中心、学院办公室、保卫处)参与,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策划和“折腾”了。前后召开了三次全院协调会,无数次“典礼主题策划会”、“工作安排布置会”、“准备情况汇报会”等等。仅毕业典礼主题的谋划就“折腾”了好一阵子。记得去年毕业典礼的主题是“扬帆远航”,今年要与以往不同、要有所创新、要尽善尽美,我们先后策划了四个主题,选择来选择去,最终因“相约未来”这一主题的创作空间大,可表达的内含丰富,并有“奔向成功”的蕴义,从而被选中。老师们私下里调侃,我们策划完此次典礼,就可以在中央电视台谋个兼职了。
还记得上个月,我院大学生艺术团在陕西省高校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是唯一一家获此奖项的民办院校,当时远在美国的胡院长得知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打电话告诉我,在毕业典礼各个环节中要穿插演唱获奖曲目。在典礼程序已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整个典礼主题明确,环节紧凑,经过反复论证和推敲,最终决定将我校获奖曲目之一《青春舞曲》,在典礼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国旗、校旗、分院旗入场是整个毕业典礼的前奏,先前设计制作的校旗、分院旗的样式和质地,胡院长看后均不满意,他提出,校旗、分院旗的样式要有内涵和国际化。我们马上重新设计和制作。典礼当天,当白底绿字、地球一样图案的旗帜入场时,旁边有的老师不解地说:“好像卫生学校的校旗”,接着不知谁又接了一句“像白棋”。看来,国际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每一个细节,包括行为、言语、视觉,传达思想,统一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和“折腾”。
胡院长不愧是一位思维活跃的人,在如何组织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上,他提议参考国外做法,让学院领导、专家教授全部上主席台就座。考虑到整个议程中穿插的节目、DV短片,如果全程在主席台就座,这些精心策划的节目和短片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后经多次讨论,又与胡院长商量,决定在进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时,学院学位审定委员会委员们全部上台,见证学士学位授予过程,这既充分体现了我院授予学位的严肃性和尊重专家学者的学术权威地位,又确保了典礼的预期效果。典礼当天,这一环节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学生说:“从没想过,能有这么多的专家教授与我们一起分享毕业的荣耀。”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听说彩排时,艺术团的陈阳老师不止一次把艺术团的孩子们“折腾”哭了,在紧张的期末考试之余还要挤出时间来参加频繁的训练和演出,甚至通宵达旦,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其实在学生背后陈阳不止一次的说:“我们的孩子实在是太好了……”,我同意,不挑剔,不做作,这就是欧亚学生的特点。有在艺术团的生活和经历,我相信这些学生在能力和见识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灵动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往往许多灵动是无意中萌发的。每年毕业生为母校赠送纪念品,都是一件让人煞费心思的事,这几年送来送去总是那几样,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送的了。看着往年只能当摆设的礼品,从六月份我们就开始考虑,今年所送的东西既要有纪念意义,又要有实用价值,还要有一定的品味,到底送什么纪念品好,挺为难的。一天,我和策划典礼的几位老师在一起吃饭,聊到典礼的环节,陈阳老师无意中说道,在表演时缺一架像样的钢琴,我当即表态:“纪念品就是它了!用它伴奏小合唱《青春舞曲》,那是怎样的一种意义和感觉啊!”田院长也微笑着补充:“如果毕业生购买纪念品的款项不够,校友会也为此筹集一部分”。在座的每个人都兴奋于这一灵动,仿佛已经听到钢琴那优美的旋律了。
当钢琴搬运到舞台上的一霎那,同学们团团地围绕着它,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它,欢笑着,感叹着,碰撞着,我看着这一切,一种无限的感动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这架钢琴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送给学院的礼物,也包含着欧亚校友会的一份拳拳爱心。典礼上,正是在这架钢琴的伴奏下,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向在座的老师、同学和家长献上了《青春舞曲》。在优雅的歌声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欧亚的青春、欧亚的未来……
——入微
在典礼举行前的最后几天,常常在夜间,正睡着觉,突然想到一个细节没有落实,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大脑立刻无比清醒,起身开始思考,这是策划大型活动的职业病了。为保证每个环节配合顺畅,我和田院长,以及策划团队,连续几日都驻守在体育馆,一遍一遍过节目,过音乐,衔接每个环节,直到整个典礼的议程都能顺畅运行。典礼的前一天,已经完成彩排,多亏郑处长提醒,检查了学士评定委员会委员的座椅,竟真的发现两个座椅下部焊点断裂。“细节决定成败”,想想,还真是有些后怕。
典礼上播放的短片《相约未来》,是典礼最令人感动的环节。当院团委老师第一次将短片的初稿拿给我们策划组看时,直接就给“毙”了。原因很简单——不感动!后来,请来了影视制作中心侯老师,我告诉她,这个短片要让100%的学生看后难忘,于是侯老师提出,短片以篇章的形式回顾学生在校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一次在体育馆彩排放映时,老师和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有的同学低声说,“真好!”扭头看去,已有几位在哽咽,抹着眼泪。典礼前为了彩排我看过无数遍,说实话,每一次都令我十分感动,胡院长是个很感性的人,看后,他会不会也热泪盈眶呢?典礼上,隐约的抽泣声伴随着短片播放的过程,当放映结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此时此刻,我想,全场师生已融为一体,犹如短片结尾的呼唤——“欧亚与我们同在”!
为了防暑降温,我让后勤集团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绿豆汤、西瓜等食品。旁边一位毕业生家长和孩子的对话飘到了我的耳旁 “学校想得真周到啊!” “是的。” “我娃穿上那叫什么袍,台子上一站,可好看咧!”““是学士袍,待会儿多照几张相”满意的微笑不由浮上嘴角。为合唱《青春舞曲》伴奏的小朱老师跟我们说,他们学院学生毕业时根本不会去策划这样精彩的典礼,也没有这样人性化地让人人吃顿离别餐,更没有为毕业生制作的免费光盘。
组织大会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对于整个组织大会的流程来说,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此次毕业典礼,众多的策划人员关注细节,关心毕业生的感受,从创意、策划到每一个细小环节,无不体现着我们老师对学生用心用爱的真情付出。好多时候都听到哀叹“江郎才尽了!” 必须承认,举办这次毕业典礼真的很累,不光是我,加上田院长,还有我的团队。
——感悟
其实,毕业典礼只是一个过程,七年的主管学生工作又何尚不是一个过程。任何一件事都是一个过程。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当然需要美好的愿望,需要战略高度,需要组织体系。而始终怀着对学生和事业的爱,始终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我们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坦然面对所有的烦琐;把汗水和辛劳当作享受,把挫折和失败当作磨练,把误解和委屈当成考验。
漫漫人生路,我们从母腹中一路走来,学步——小学——中学——大学——工作——成家立业,毕业典礼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完成好每一个过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学士袍,那毕业证,那喜悦的笑脸,那青春的舞动,散发着桃李芬芳,沁人心脾,我很享受!这是园丁才有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