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样


 

 

 

  

 

 

 

喻建国

 

 

 

 

 

 

常有人来询问怎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对他们说:“你的全部行为就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基础教材,你教也好,不教也好,他都在学。你要他成为怎样的人,你的全部行为就应该基本上像那样的人。你要你的孩子好好学习,你就得好好学习。”

早在十几年前,我有一位学生,他有一位比他大得多的哥哥,哥哥有一个儿子,当时已经在读初中,这位侄子,学习很糟糕,品行也有些小问题,为此他的哥哥一家弄的很是头疼。他自己的儿子这时已经两岁,他生怕自己的儿子也像他的侄子一样,便来向我请教。我当时就向他讲了如上的一段话。他回家以后,就开始学习起来,每天下班回家就提着一本书阅读。大约过了半个月,他发现他的儿子也随便翻了一本家里的书,装模作样地像他的父亲一样,像煞有介事地“阅读”了起来。就此他的儿子进入了书的世界。小学毕业以后,进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初中毕业以后又进了育才中学,这些学校在上海静安区都是名校。今年他参加高考,刚考完,估计一本是不成问题的。

我的这位学生,每到儿子求学的转折期,总会来看我。他对早年我对他讲的那一段话,十分有感触。每次提起时,总说那是一段金玉良言,是一段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言简意赅,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

孩子们喜欢模仿,他最容易获得的模仿对象,就是他的监护人,监护人的一举一动,对他来说,都是最好的榜样。学着像监护人一样走路,学着像监护人一样吃东西,学着像监护人一样说话,学着像监护人一样思考,……越学越多,当然他也会向其他他所接触的人去学。古代有一则教育的故事,孟母三迁居所,就是孟母要隔绝原来居所中或居所附近出现的人及其举动,那些人及其举动会让她的儿子去模仿,对她的儿子产生不利于她所要求的成长。她要迁入她所理想的居所,在那里,居所中和居所附近的人及其举动都是她所认定为理想的内容。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前面两句是遗传学决然,生物学决然,是生理的必然。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就不一定是遗传学的必然了,也不是生物学的必然了,老鼠的儿子之所以会打地洞是向它的“监护人”学来的。如果把“监护人”换一换,老鼠的儿子就不一定会打地洞。狼孩是人,是生物人,但是狼孩不是社会人,他学着他的 “监护人”的生活,他学着他的“监护人”的“工作”,

结果,他就像狼一样生活,就像狼一样“工作”

最近哈佛大学和伦敦教育学院共同对隔代教育的效果进行的研究,做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素质,他们对第三代的教育会远远胜于他们的子女对其子女的教育。其中有一个原因,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对第三代的良好影响,在影响时间上远远大于他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