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的准备与基本素质要求


主题一  教师授课的准备

.学情调查

   重要性:与授课过程密切相关;属于授课的边缘内容;直接影响教师授课。

1.学情调查的概念

   教师授课前对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来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风气,还包括学生对待欲授课程的预习情况,对教材内容及相关只是的了解程度等。

 2.学情调查的意义

   变盲目教学为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尤其要注意学生个案;

  便于教师教学计划——亏者补,余者减

3.学情的调查方法

(1)座谈法    (2)问卷法     (3)测评法

  目的:增强调查的信度,进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备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备学生      2.备大纲        3.备教材      4.备教法       5. 备学法       6. 备教具 ;

1.备学生:即“学情调查”;

2.备大纲:看大纲对学科、本章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主要从三个角度考虑,即只是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备教材:教师要反复通读教材并潜心研究,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要烂熟于心,对教材的把握能驾轻就熟,对教材的处理应高屋建瓴。

4. 备教法:教材的重点如何把握,难点如何突破,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法,还包括重点内容如何设疑质疑,学生思维受阻如何启发点拨等。

   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内容类似——对比教学法;

  具体物、景说明——图片教学法;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讨论教学法;

  需牢固记忆的内容——竞赛法。

  除此以外,还有演示实验法,参观体验教学法,引例论证法,自我测评法等等。

5. 备学法: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通过章节授课教给学生那些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法和教法是一个互通的过程,只不过角度不同。授课中,教师采用了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材中的问题,这本身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同时学到了学习方法。

   注意:教师要找准事宜,予以明示。

6.备教具:教具是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使抽象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通过直观的形式变为具体简单,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常有的教具有: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辅助教材、演示教具、食物实景等。

    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

   完成六备,成竹在胸,最后形诸教案。

主题二 ;; 教师授课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 教态

   教态是教师须认真开发的教学辅助手段。有效地借助这一手段,有助于感染学生的课堂情绪,调动学生思维,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态包括:形象气质和肢体语言。

  教态的一般要求:

  形象气质:身材匀称     五官端正     仪容整洁        气质优雅      精神饱满

  肢体语言:情绪旺盛      手势灵活    举止大方       表情自然亲切      目光正确投视

  教态有哪些忌讳:着时装      过度修饰    发型怪异     频繁走动     目光平板呆滞    手势动作过于渲染      猥琐倦怠      精神萎靡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虽然是教学辅助手段,但作用非同小可,他可以带给学生震撼和鼓舞,给学生听课注入兴奋和活力,是一种无形的教学资源,必须认真开发和利用。

二. 授课语言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课堂语言不过关,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语言的艺术需要艺术的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业务素养的外化;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点;

   教学语言是学生思维拓展的桥梁。

 1.授课语言的基本要求:

   清晰规范    简洁流畅    丰富生动      表意准确      抑扬顿挫      感染力强       声情并茂

   注意:切忌囫囵吞枣 表一不清      高低快慢变化频繁      俚语      赘语       重复过多

 2. 教学语言是教师业务素养的外化

   一个教师,他的理论水平,学识水平,思辨能力,研究能力,交际能力,无不通过语言去表现。

 3.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点

    一切课堂活动都需要教师用语言去表达,去组织,去链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有机的一体。如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思索探究,课堂知识总结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综合概括。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支撑。

 4. 教学语言是学生思维拓展的桥梁

   学生思维的拓展往往是逐步深入的,课堂上重要问题的设疑到解疑的过程往往是由浅入深、阶梯状推进,教师引领学生解疑,语言的功力非同一般。除语言内容本身外,语调语速和语势也无不对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对公式的证明和结论的推演方面尤为突出。这是教师的语言往往是缓急交加,环环相扣,才能渐次前行,终结佳境。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作为业务素质的重要体现,永远是我们衡量和测评教师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的一员,提高语言能力更是我们大家追求的目标!

 (摘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