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锋芒自无匹 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


  10年的编纂历程,11000多味药材标本,50000多史存经方、验方、秘方,400多位泰斗级大师的毕生心血,15万张珍贵图片,3000余人的现场录音,近百位老中医的独家绝学,1500小时的独家珍贵视频资料等等,这就是《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10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就看我们怎么来看待了。他们花费10年的心血到底是为了谁?为什么400多位大师要花费10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呢?因为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是关系到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人类健康的一件大事。

  近100年以来,尤其是现在,我国的中医药现状不容乐观。在西方国家的强制推行下,西医不但在全球,就是在一直以中医为主的中国也占据了主流地位,而兴盛了数千年的中医却成了西医的配角。更让人揪心的是,目前我国的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另外,一些人的错误理论和媒体的错误舆论引导导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当代华夏中医药科学研究院率先扛起了大旗,全院上下历经10年的艰辛,走访了中国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城,无数个乡村,终于完成了《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它是建国以来中国人为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而制作的最宏大的项目工程。

  这部经典之作刚问世,就被中医学界的权威人士誉为“中医学的四库全书”。整套内容汇集了全套中华传统功法、养生药膳、药茶、药酒及美容食疗古方,以及中华几千年的针灸、药理、诊治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等,可以让使用者一览无遗。

  《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智能性很强,诊断快捷,而且可以提供多种治疗方案,诊治的内容也比较详细。特别指出的是,该系统提供了一套“子午流注”针灸法的完善演算系统,极大节省了有关这套针法的运算、分析、制定取穴等所用的时间,使这套深奥的针灸治疗法获得更加广泛应用的机遇。

  其次,它是一个庞大而详细的中医药信息库。它涵盖了中医学的所有学科。同时,对中医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等中医治疗方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涉及到的中医学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该国典还囊括了“中医药膳、药茶、药酒、传统功法”、“中医美容秘方”、“中华易经学”等保健养生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信息,还可以作为日常的保健养生所需的指导大全。

  第三,这套产品的问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系统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它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适应时代特点的新方式,也为中医学的发展与科学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资料,更是为中医学所具备的养生、保健等功效深入走进社会大众提供了契机。

  《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的问世填补了目前中医药市场中的多个空白,不仅满足了中医学多途径发展的需求,更是为在面临着坎坷、艰辛前途的传统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转机,使我们古老的医药体系找到了适应市场规律,重现辉煌的机遇。

  目前,针对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而现在拥有一部《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在手,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因为这些预防方案在国典中就可以轻易地查到,既方便又快捷。《当代华夏中医药国典》的问世完全填补了“中医治未病”的防病缺陷。

  总之,10年的艰辛不会白付出,它在给使用者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使中华中医药智慧得以传世,并且它也还将成为中华中医药事业振兴的最重要动力。

  当代华夏中医药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助理秦晓溪这样向笔者介绍:在张镜源院长的带领下,基于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同时承载着这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院老中青三代人耗时这么长时间来制作完成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我们觉得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针对于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呼吁全体国人保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拓中医药科学新领域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