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梦想-记中信银行现金管理团队


激情与梦想
-记中信银行现金管理团队
 

现金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三年前中信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还一直被业内和客户视为短板,甚至连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没有信心向客户推介这项业务。而在2008年,中信现金管理却在市场上频频亮相,甚至获得了《亚洲货币》、《经济观察报》等国内国际权威财经媒体的各项大奖。在业务数据连年成倍增长和市场美誉度急剧提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推动呢?是怎样的一支团队能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将原本落后的中信现金管理打造成国内商业银行的一流品牌呢?

一、顺应潮流,勇于担当
2006年4月,总行主管公司银行的张强行长助理上任伊始就敏锐的发现,中信银行虽然在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和投资银行等对公业务方面存在较大竞争优势,但是在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业务领域却乏善可陈,而这一领域却正是国内商业银行重兵投入的新兴业务,代表着一家银行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2006年6月,总行在公司银行部下面成立了公司理财部,专司公司网银和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和拓展。
这个团队迅速的组建起来了,部门负责人是在支行和分行有着多年一线营销经验的王鹏虎。业务骨干包括有多年从事系统规划和开发的张连泽,对网上银行有深厚感情的周凡,还有刚刚毕业的小伙子高彬、黄欣、杨冉和杨毅。他们面对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由于多年的业务落后,行内的专业队伍几乎散了架,许多分行都没有配备专门人员,绝大多数分行和支行的领导都对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十分陌生,而基层的客户经理提起这些业务就胆战心惊,因为落后的系统曾让他们在客户面前颜面尽失。
怎么办?面对着这种局面,新组建的团队经过认真分析理出了基本思路:首先现金管理业务是运用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各家银行的竞争已成白热化态势,我们只能迎难而上,绝无退路,其次最重要的恢复信心和重新组建专业队伍,再次,必须尽快打个翻身仗,引起全行的重视和支持。
他们在千头万绪中找到了"纲",马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公司网银集中签约的通知》。这是一着高棋,看似意在加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实则暗度陈仓,直接目的是通过将业务签约集中到分行来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文件下发后,虽然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很快队伍就建立起来了。
经过简单的培训和动员,他们向这支刚刚建立的队伍下达了当年5000亿元交易量的指标。而这个数字是2005年全年的一倍多。他们意识到要完成这样的业务目标,总行必须给分行以充分的理由。于是他们马上着手对现有产品版本进行升级,提出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新版本开发和上线的目标,并选择了跨行交易不落地、自动收费和现金池功能作为突破点。这都是当时业内公认的硬骨头,连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这样传统的现金管理强行都不敢轻易下手。新团队以超人的勇气承担了这样的重任,并向他们的主管行长和全行郑重承诺:年底上线!
比起最后的结果,所有的过程都不再精彩,2006年12月23日,尘封了多年的中信银行公司网银和现金管理终于如期迎来了她的新生,当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看到所有的分行测试报告都表明新系统已经成功运行,他们没有欢呼,也没有泪水,只是在极度困倦中彻底的放松了。接下来年终决算的业务数据才让他们感到了兑现承诺的尊严:2006年全年交易量达到5400亿元,是上年度的270%!
 
2、专业精神,精益求精
初战告捷,现金管理团队马上有了更高的目标:将中信银行的现金管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金融服务品牌。
要实现这个目标有非常多的困难,其中最艰难的是中信银行的IT资源十分短缺,与中信银行规模相当的招商银行有1600多人的IT队伍,而中信银行只有100多人。其次就是中信现金管理在系统平台和功能上与同业存在较大差距,客户体验很差,经常抱怨,致使一线客户经理不敢放心推广。
在2007年,团队将系统平台的改造作为重点工作,同时在业务推动上继续以交易量作为主要目标,因为这样做既可提振全行信心和树立市场形象,又不至于给系统造成太大压力。在系统开发上,他们联合信息技术部通过与外包公司合作,增加了开发资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开发需求。
承担这个项目的是黄欣,一个南开大学金融系毕业的本科生,参加工作刚刚二年。他从小对IT充满好奇和兴趣,甚至在小学时就得过天津市计算机竞赛的奖项。凭着对业务的理解和对IT的热情,他成为这个项目的业务经理。除了周末回天津看完父母和未婚妻,黄欣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他认真深入的分析分行提出的每一个需求,钻研最新的技术运用,同时通过朋友的公司开了其他银行的网银系统进行比较学习。在项目建设的一年中,他不仅出色的完成了项目的需求编写、需求分析、系统测试和业务培训等全部工作,也完成了一个文科背景的银行业务人员向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2008年5月份,黄欣又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他参加了南开大学计算机硕士招生考试,居然顺利过关,成为一名在职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张连泽是一个拥有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和20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他毕业之后就在中信集团科技部工作,后来在中信银行先后从事核心系统、清算系统开发,也是中信银行第一代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管理人员。他在这个团队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分行许多业务骨干都曾经是他的徒弟,大家遇到的技术和业务难题只要找到他就几乎等于找到答案。这样一位资深元老不仅要为大家把舵,也还要亲自担任项目的业务经理。他进入现金管理新一代项目,对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老系统进行改造,以整合现有的分散版本,并同时扩展新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思考,他带领团队在1个月之内拿出了1000多页百万字的《中信银行新一代现金管理项目需求说明书》,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心血,不仅是对自我的痛苦否定,更是对他人的虚心学习,这份产品设计方案得到了行内外技术专家的高度评价,也最终成就了中信银行业内领先的新一代现金管理系统,使得中信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系统一下子超越同业,站在了可与国际先进银行比肩而立的地位。
周凡,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部门唯一的"花",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浑身散发青春活力,充满浪漫情怀,一毕业就投身于中信银行的网银队伍,亲历了这项业务的诞生和沉寂。在最艰难的时期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在这个几乎是男人天下的领域,硬生生的生存下来并自得其乐。她除了满怀感情的继续给"关贸e点通"这个几乎无人搭理的小业务继续浇水施肥,又担当起了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她以女孩子特有的细致和情怀,为冰冷的科技产品注入了一丝丝的人性暖意,客户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出人性的光辉,极大的改善了客户的体验,让公司网银成为客户喜爱的业务操作平台。可是这后面谁能指导她牺牲了多少女孩的温情与浪漫,她相恋多年的男友也只能等待她完成项目之后才能与她谈婚论嫁。

三、视野开阔,大气恢弘
比起产品创新和系统开发,业务的推动更加复杂,如何让本身并不强大的业务能够与强大的先进银行展开竞争,如何使久已失望甚至绝望的基层机构重新树立信心,这是摆在王鹏虎面前最大的困难,也是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有着多年市场营销经验的他深知任何商业行为必须给出一个充足的理由,才能激发和团聚更多的人为之奋斗。他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放在了业务推动的起跑线上,可是如何才能找到这个理由呢?来到这个团队之前,他对现金管理了解甚少,也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没有信心。为了业务发展,他对这项业务倾注了象亲人一样的情感,天天关注她,琢磨她。逐渐的,他不仅对现金管理业务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发现了她真正的价值,那就是现金管理代表了现代科技对传统银行服务方式的改造,她必将创造出来一种面向未来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银行服务方式。
人类的发展造成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如果环境持续恶化,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最终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种认识的升华绝非来自于书本和他人的教导,是他自己深深的沉浸在现金管理之中觉悟到的,他把现金管理与商业伦理、品牌塑造、市场拓展和社会责任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独有的内部推动和外部营销的方法。他用他自己的感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的团队觉得是在从事着一项崇高的事业,让分行感觉到业务的前景,更让客户感觉到中信银行在业务拓展方面的高度,将企业的商业行为与社会利益实现了自然的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信银行组织了以"助力北京蓝天计划"为主题的绿色网银营销活动,通过向网上银行的推广,引导客户减少出行,既能解决奥运期间车辆限行给客户办理银行业务带来的不便,又能与客户共同为奥运蓝天做出贡献。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客户的支持,也吸引了媒体的大量报道,并为中信银行赢得当年和讯网 评选的"2008年度银行业营销奖"。
这种责任感还有更为广泛的体现,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上也融入了公益和环保的理念。在2008年新推出的公司网银5.0版本中,取消了纸质的业务申请表,采用了电子表格,客户可以直接在线填写。推出了电子对账功能,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对账单。设计了界面友好的网银用户手册,可以供客户在线浏览或下载阅读。在品牌塑造上,确立了"多e点,大不同"的品牌理念,强调"多一点责任",积极引导客户开通和使用网银,倾力推动网上银行应用,以先进的银行服务方式,帮助企业减少出行,实现无纸化办公,与客户共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在内部业务培训上也充分了环保意识,他们在培训中全部采用电子文档和网络传输,从来不用纸张印刷的培训材料。
高彬和杨冉在部门负责具体的品牌管理和业务推动工作。两位年轻人都有着理想主义色彩,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悲悯之心。他们除了在品牌塑造和业务推动的具体工作中处处践行环保理念,还对资助贫困大学生有着浓厚兴趣,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刚刚离开大学校园,仍然对学校有着难舍的情结吧。他们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编写《现金管理:数字时代的网络金融服务》一书的时候,他们就找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三个学生,让他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帮助查找资料,并承诺把将来的稿费作为给学生的报酬。当2009年初寒假期间大学生们收到印有他们名字的书籍和报酬时,他们深深的感谢中信银行现金管理团队不仅为他们的学业提供了资助,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帮助。
当中信银行把环保、教育和扶贫等至善的社会伦理赋予银行服务品牌内涵之中,就使得中信现金管理品牌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建立了产品品牌与目标客户和市场进行良性沟通的人性特质,当然也为业务的推广拓展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开放心态,整合资源
现金管理是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具有整合多种银行传统业务的能力。在网上银行、银企直连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上也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中信银行现金管理团队以开放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精神集聚和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建设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新业务平台。
由于资源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他们积极利用专业软件厂商的力量进行超常规的产品升级。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中完成了其它银行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推出了十几个业务支持系统,他们的版本升级几乎达到季度周期。在业务承载方面,他们打破部门的局限,不仅将公司银行部本身的业务进行电子化改造,更主动的与部门之外的业务主线部门联合开展产品改造,主动承担了国际业务、票据业务、托管业务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品种的改造和整合,使现金管理的产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也为其它部门业务的拓展开辟了电子化的渠道。他们经常把"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开展部门间合作的理念,让更多的业务部门分享电子银行的安全方便和快捷,以开放心态和广阔视野推动现金管理的发展。
在重点建设产品版本的同时,他们对分行个性化项目也竭尽全力的支持。在个性化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他们吸纳了分行的专业团队参与项目实施,既保证了产品贴近客户和市场,也很好的锻炼了分行队伍。有些分行同事一边参与总行的项目开发,一边还通过电话和网络为远程的客户提供服务支持,但对现金管理的热爱让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被这项事业感染,乐此不疲。
他们以专业分工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整合了社会专业软件厂商的资源,与恒生电子合作研发了中信银行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将银行的网络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和软件厂商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达到了银行、客户和厂商多方共赢的局面,引领了国内现金管理市场发展,为现金管理市场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在品牌宣传上,他们不是简单的通过公关公司与媒体和广告公司打交道,而是与媒体和广告公司直接沟通,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他们对合作伙伴进行现金管理的培训,将银行的产品知识和品牌理念直接转移给伙伴,甚至有的媒体乐于无偿的为他们进行业务和品牌的宣传。
在这种开放心态和崇高责任的支撑之下,行内行外的各种资源被感召和集聚,中信银行现金管理象一个受到众神宠爱的孩子一样迅速的发展壮大,每一个受到这种神圣感召的人都乐于为之奉献聪明才智,也都分享着这种成功的喜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信现金管理就在这种激情与梦想的团队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着,改变着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也在为银行和社会创造着更大的价值。

 

附:中信现金管理团队集体照(2009年2月18日,MBS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