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因租废房”


   夏日炎炎,在“楼价猛涨”引来的“哇声”一片中,又传出一则有关保障性住房的负面消息:远在西三旗的“限价房”瑞旗家园中,居然有39户房主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了装修公司和五金建材经销商。在物业公司出面进行了劝说以后,39户出租家庭居然没有一家退租。一时间,舆论大哗,马上就有人提出:要透过事件“反思限价房政策”。同时,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对“已经取得限价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的9.1万户家庭也将重核”。

  呵呵,稍安毋躁,天气太热,容易上火,喝罐冰镇的“王老吉”,静一静心,再来看看此种出租行为究竟犯了多大的罪孽?

  因为承租户都是“装修公司和五金建材经销商”,这也许应该促使我们去思考:这39户“出租家庭”究竟是自家根本就不准备在这里住,买限价房的目的就是为了出租,还是只准备在自家没有入住之前,先出租一段时间赚一笔外快以充作将来装修的费用——斗升小民的消费策略而已?如果真如报道中所说,相关法律规章中并没有禁止限价房出租的条款,对出租行为过于上纲上线,恐怕就有点反应过度的嫌疑。当然,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家庭都是不符合购买“限价房”条件的,那毫无疑问都要统统“拿下”,但这似乎是另外一个问题。

  报道中说到,瑞旗家园“一期入住的共有1341户,39户出租仅占其中的2.9%。”而在4.4万户限价房申购家庭中,更是不到万分之一,而若以现在下决心要“全部重新进行资格复核”的9.1万户中,那就连二万分之一都不到了。虽然经常说,在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零失误”。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容错率”恐怕还是要有的,也就是说,如果错失率仅在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时,工作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然,压力太大,反倒可能适得其反。最有可能的,就是压出“空气”来。

  所以,如果没有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能够准确无误地确认申购家庭购买限价房或经济使用房的资格的话,对9.1万申购家庭“全部重新进行资格复核”或许有点小题大做。说白了,倒不是心疼有关部门的公务员们大费周折,主要是担心这9.1万户基本上是斗升小民的“申购家庭”,不知又要因此而遭遇几多“求爹爹告奶奶”的折磨——多出一张证明,多盖一个章,都够你跑断腿的,何况是在这动辄38度的大伏天。

  更进一步说,就因为这39户“出租家庭”,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都怀疑上了,那斗升小民就更没有活路了。虽然坊间舆论,说经济适用房都给权贵们买去了,但这个“都”只是大而话之的说法。平心而论,经济适用房毕竟还是斗升小民买来自家住的多。

  当前,中国的楼市再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逆潮流而上”的勇气,在“八国集团领导人称全球经济仍面临风险”的大背景下,房价突然飙升。前些日子,郎咸平教授在电视上解释这种“怪现象”,原因是因为当前富裕阶层手中的票子没出路:放在银行——贬值,投向实业——亏损,进入股市——套牢。于是,可怜的富人因为没有办法只好把天文数字般的钱拿来买楼了。这些“流动性过剩”催生了新一轮的“楼价疯涨”。如果不用经济学理论,而用一般人能够具备的普通常识来看这种“经济现象”,是否现在的“房地产”已经升华为一种单纯的经济符号,即盖楼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获利,这就苦了真正是以安居乐业为目标而欲买房的斗升小民了。

  这也就宣示,如今房地产已然是富人俱乐部中一款游戏——富裕阶层高兴,房地产商高兴,地方政府也高兴——他们在这款很不容易通关的游戏中,终于过了一关又一关,“经济符号式”的楼市正在发展出一个个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大泡泡——当商品房的市场价值与其使用价值毫不相干,甚至完全摆脱了其羁绊而一路飙升时,中国式的“次贷危机”是否正在形成?

  在GDP还被看得如此之重的2009年,斗升小民指望房地产降价可以说已然毫无希望。因此,如果想要住上自家的房子,也就是常说的“居者有其屋”,还能够得着的就是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了。古时候,有人吃着饭突然就给饭噎死了,后来就有人出来倡导大家都要“废食”。今天在住房问题上,因为这二万分之一的“出租家庭”,就呼吁要废了相关政策,新的成语是否可以概括为“因租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