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旭小散文100篇(五十八)


                             又见炎帝陵
      十年之前,拜见过炎帝陵。
      现在再来,似乎多了一层光环,也多了些虔诚。车刚停下来,我们就看到一栋朱红建筑横卧在绿树丛荫之中,知道这就是炎帝陵。
      炎帝陵平常很少开午门,只有当有重要客人,午门才会在鼓乐声中徐徐打开。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是江泽民同志手书“炎帝陵”陵款。走到行礼亭,行完礼,就可以看见炎帝慈祥的神像。神像后面是炎帝墓,由于时代久远,它已经与山融为一体,山就是墓,墓也是山。
      有朋友问我,炎黄、炎黄,炎帝怎么会排在黄帝前面呢?在历史书上,炎黄战争中,黄帝是战胜者,为王。炎帝战败后归附黄帝。但炎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所以叫神农。他为民治病,尝遍百草,最终误食断肠草死于鹿原。这样的功绩,这样的为民之心,他肯定在人们心目中属第一。
      1998年,邮电部发行了《炎帝陵》邮票和小全张。图案分别是午门 、行礼亭、 陵墓。邮票设计很精美,既体现了炎帝陵的肃穆,也让大家看到了炎帝陵景色的秀丽。
      虽然导游告诉我们,我们不是来看山的,也不是来玩水的,我们是来拜老祖宗的。但到了这里,我们还是为这里的景色所迷住。由于湖南省政府、株洲市政府的重视,也由于海内、外华人的支持,炎帝陵已经形成很大规模,远眺是景,近享秀色。并且新建了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 、神农大殿、朝觐广场、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垴石、龙爪石、洗药池等一大批现代文物。
       炎帝陵,现在已经是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也是旅游的目的地,只要进一步建设、支持,天下第一陵就一定会名符其实,也一定会让炎帝精神世代传承,这是湖南之福,也是世界华人之福。

     2009年7月17日发表在株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