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有助于缩小极端贫富悬殊


  上篇短文引起那么多评论我很高兴, 但也惊讶于反对声音之多, 如此简单的道理竟有那么多人不懂, 中国的启蒙路途还很漫长啊!

  针对网友的一些思想混乱,我再进一步谈些感想:

  1、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都是中国的社会财富,对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就业机会,上缴税收,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掌握在千千万万大小老板手里并不是国家财产的丢失,反而是国家财富增值的最好方法。

  2、市场化意味着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比如说,原来的垄断行业几家国企只能雇佣十万人,而民企进入后就可能有数十家企业,可能雇佣五十万人,这就解决了五十万人的就业,社会财富通过工资的形式发向民间。同时因为激烈的人才竞争,各企业老板为了留住人才就得给员工长工资,这种财富的流向因为竞争而加剧。

  3、激烈的竞争导致产品质量的提升,价格的下降,创新导致功能,种类的增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而人民因为能够就业也买得起各种产品和服务。而这数十家企业在竞争中逐渐优胜劣汰,多数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损失殆尽,不得不关门出局或寻找新的所谓蓝海,剩下的几家一定是最优秀的,他们不仅能够参与中国的竞争,而且还行销世界,抢夺了全世界很多的就业机会。

  4、但这种数十家企业进入的所谓的“重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在一个阶段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探索了多种产品与服务的模式与方向,这都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市场海选优胜企业和组织的过程,企业或组织的优秀与否是一件极端复杂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类单个大脑可以永远正确地做出判断,这种神秘的优秀只可能通过市场这个上帝般看不见的手来挑选,这种“重复建设”是社会选拔优秀必须付出的代价!

  5、反观只有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业,雇佣的人数少,不思进取,产品质量差,市场被跨国公司侵蚀,更别说去抢别的国家的饭碗了;企业并不是以盈利和创造股东价值为唯一目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员工的工资也高不到哪儿去,福利可能不错,但惠及的只是十万人而不是五十万人;垄断行业的利润大多通过分红上缴政府,或在内部被挥霍掉,但因为整个产业处于不发达状态,利税分红总额不及市场化产业上缴国家利税的一个零头;上缴的利税分红进入各级政府和国家的金库中,纳入政府的投资计划,但一个大政府的投资决策由少数人决定,其决策质量无法与千千万万个大小老板的蚂蚁啃骨头般的集体智慧相比拟,并不能产生财富的造血机制;投资拉动GDP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经济危机中)可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的竞争力,在发达的基础设施(质量不见得高)和政府的楼堂馆所下面,是依然囊中羞涩的人民。

  6、所以说,市场经济将会最终解决中国现在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极端贫富悬殊!! 将会有助于产生一个占社会40%以上的中产阶级,将一个哑铃型的社会变成一个枣核型的社会。中国的富强和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目标可以实现矣。

  7、当然,我说的是一个大方向,具体实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比如可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的垄断行业,在投资,贷款,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上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看待等等。中国的国有企业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儒家文化的责任心,中国的国有企业比西方的国有企业更有竞争力(但世界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不如竞争出来的企业好),中国的国有企业也代表着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一下子解散了损失太大,所以要积极地探索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克服我在5)点中罗列的种种弊端,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8、政府应该当好裁判员的角色,把更多的力量用在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上来,比如,保护知识产权,研究反垄断政策,有效地保护竞争,避免行业寡头的产生等等;并加大反腐败力度,防止市场化过程中的权利寻租和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不公平行为;互联网媒体要充当社会的眼睛,将腐败和不公正最大限度地摆在世人面前。

  在美国十年,我深刻地知道落后的中国对我们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我深切地希望我们这个民族在我们有生之年强大起来,发达起来。改革开放使我们初尝富强的滋味,但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放大并陶醉于大国崛起的说法的时候,我想提醒大家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经济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的差距,思想的差距;我们要继续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两百年来形成的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继续深化改革,并结合中国儒家文明创造出一个更优秀的文明形态,但目前应以学习为主,因为学习的还远远不够。不学习,不思考,不认识,不继续改革,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中国的经济成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将会是一个泡影,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

  张朝阳 2009年7月20日

  (此文仅代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