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策视野》33——《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向世界?》


编者按:《钧策视野》,是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的播客自2008年11月22日起推出的一档周播栏目,每期两位资深专家,聚焦时下社会与民生的热门话题,在谈笑间指点商界风云,于喟叹后领悟人生百味,这是一档轻松的谈话节目,也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程,更是一次精彩的思想碰撞——《钧策视野》,您身边的管理专家(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正略钧策公司立场)!

 

本期要点:

 

21世纪,比自然资源更宝贵的是什么?

 

自然资源有穷尽,智力资源却无穷番;

 

体制不变革,再大投入也只是镜花水月;

 

机会主义者越来越难做的当下,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向世界?           

 

且看赵民携金融专家于立文,为您指引中国企业做大做强之路,敬请观看《钧策视野》第三十三期——《中国企业靠什么走向世界?》

 

观看本期精彩视频,请点击这里:http://you.video.sina.com.cn/b/22849139-1197527520.html

 

赵  民: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继续邀请我们的富有观察力的资深顾问,我们的于立文先生来跟大家讲讲他对最近一段经济和社会的观察。我们今天谈些什么话题呢?

 

于立文:今天主要是谈一下资源。

 

赵  民:资源。

 

于立文:现在报纸、新闻,各个网络都写的比较多的话题就是资源,各个像收购,像反WTO诉讼这些,都是关注于资源,基本上都关注于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我今天想谈的一个话题就是说有没有比这个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更加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的资源。

 

赵  民:分开说。先说前面的一半,你要谈的是自然资源,然后再说后面的一半是人的资源。

 

于立文:人力资源。

 

赵  民:前面那部分好像没什么好谈的,自然资源就是重要。

 

于立文:比较多,像韩国到非洲去买土地,种庄稼的,这些也属于部分自然资源的。像收购油田,像中国收购力拓的失败,这些都是自然资源的一个争夺,或者说想购买这些。比如说自然资源在长期是被看好的,因为有购买,这种的话是比较好的趋势。但是在这里面更重要的,想今天谈的就是人的资源,比如说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说精英人才,像国际最近几年的话,整个趋势变动,就是油价到粮食,变动的非常剧烈,这里面有的是损失非常惨重,有的是赚的非常丰满。因为我们从精英人才这块谈,比如说期货交易,肯定是一个灵活交易,就是说有赔的,也有赚的,我们听到好多损失的。

 

赵  民:对!

 

于立文:那肯定有赚的,是谁赚的?是哪些公司赚的?

 

赵  民:不知道。

 

于立文:背后的话,肯定是有人赚,那肯定是人才非常厉害,能把这个趋势预测对,这就是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性。

 

赵  民:或者说撞大运也能撞对。

 

于立文:有人就赚的非常多。

 

赵  民:对!赚了很多钱。

 

于立文:有些就赔死了,像包括次贷危机也是这样,好多公司赔死了,因为他们买这个危机,买这个产品,但是这样的话,就是人才,这一块人才的关注度,我们要加紧这块人才的建设,像一个更加永恒的话题,像技术人才,我们看一下现在世界发展的一些比较好的国家,像美国、日本、欧盟等。我了解到一个数据,像美国和日本,对技术的依存度只有5%,就是它大部分技术,可以有95%自我供给,而且它的发展也非常好。像国内的数据,我没有看到,但至少经常听报道里面有好多像高速铁路,高铁现在能达到75%,就是我们一个目标,总体来说我们的技术还是比较低。

 

赵  民:这个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有什么新的观察?

 

于立文:我的意思是自然资源是一个基础,你有多少基本上就可以变通,比如说值多少钱,或者涨多少,基本上比例不是很大,一倍两倍的翻番,也就是这样了,在短期的时间内。但是技术人才,就是技术它的催化剂,或者它的一个作用,就会几十倍的一个增长。

 

赵  民:技术人才的重要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你也不用在这儿和我唠叨,自然资源的价值提升,这些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当金融风暴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比如说某些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失业特别多,过剩特别多。最典型的比如说美国华尔街,这些搞金融的,现在都找不到工作了,有人就到中国来发展,有的人还不愿意来。你是不是发展高精尖的人才,这个供求关系,某种程度上是比我们想的更加重要,或者说高端人才发展多了,可能用武之地就没了,就像现在很多地方的博士不好找工作一样。

 

于立文: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分的,就刚才我们说的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话,我觉得在这里面,在其他行业来说他们相对高端,因为他们收入更高,城市的工作也许影响面更大,我们说的高端。但是刚才所说的高端人才,有可能它的量会更小,比如说做这种期货、金融衍生品的,它不需要太多的人,只要几个人能做主,能判断对了就可以了,甚至两三个就足矣了,不需要说几十上千的,因为这个不是普通的科学技术,需要好多人不同领域的细分,如果在金融领域里面,人是非常少的,好多的工作,还是偏向于一些基础性或者是更加专业性的工作,这种高端人才是这种定义。我说的这个高端的话,是一种能把握趋势的这种高端,这种高端的话,人很少,而且能做到的,确实凤毛麟角。可以想象,如果知道你的经济发展是怎么样的,你现在油价70美金,如果你知道两个月之后是100美元,如果你能预测准的话,那你的收益会多么的巨大。

 

赵  民:我也不觉得你这个能够预测趋势的高端人才多少宝贵,因为如果我们现在去看看那些著名的经济名嘴,关于股票的预测,总体上来看,最后统计的规律来看,大部分是错的,预测这件事情是吃力不讨好的,是最难做的。

 

于立文:是比较难。

 

赵  民:就是预测一次成功了,下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于立文:没错。

 

赵  民:比如说现在你看,这个股市又回到3000点了,你如果去看看大部分的预测,我相信不是,大部分预测不到这个,所以你说了预测人才的重要,我当然也同意,但是要做优秀的预测人才很难。

 

于立文:要不说很少,凤毛麟角两三个。其实这里面我倒是看到一些,有人的预测,比如说股市,有的还是比较准的,比如说这次的3000点,有人预测的话,在IPO重启,或者说在大家都认为会跌的时候,只有股市是不会跌的,国内的股市是这样的,等大家都认为这个股市没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跌。但是这两个目前来看,IPO现在开始重启了,股市应该是不会跌了,这一点我觉得有些人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确的。

 

赵  民:这是你的分析?

 

于立文:不是,我是看的,是我的引述,不是分析。因为这一块就是说,它对相关的利益和相关的群体,做了一个非常综合的,所谓的一个趋势预测,它不是……

 

赵  民:我想回到你说的这个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对我们现在,我们谈当下,金融风暴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这种指导?

 

于立文:我们当下的话,大家更多的关注于自然资源,比如说这一块,我们要占有,也要拥有,防止以后的危机或者价格上涨。

 

赵  民:那是因为大家知道这个比较便宜。

 

于立文:对!而且也吃过亏了,去年的时候涨的比较高。人才资源的话,会有一个比这个自然资源价值更大的地方,刚才说了,它有可能是一个乘数的关系,有可能自然资源只是几倍,最多是一个加数或者是倍数很小,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核心技术,领先领域的核心技术,那你的价值创造的就会非常的大,几倍,几十倍的。

 

赵  民:也就是说一个是?

 

于立文:数量级的。比如说像这里面的话,像美国,像日本的话,它的科研投入,做的比较好,我们要学习,虽然日本有好多的事情我们大家都挺鄙视的,但是有好多地方我们需要学习,像日本的话,它的科研投入占它整个经济的3%,整个经济总值的,而且70%是民间的投资。

 

赵  民:我觉得中国的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外一方面是投入的对象的体制问题,投入到什么样的体制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回报。

 

于立文:而且还有企业的一个观点,它是不是真的想投入到技术里面去。刚才说日本,有70%是投资时是企业自主的这种发展,国家这一块只占30%,大部分是它自己企业认知到技术的重要性。

 

赵  民:最近网上面揭露出来的抄袭、造假,层次越来越高。

 

于立文:是。

 

赵  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一个出版社的社长要告另外一个出版社的社长抄袭,而且赔十万块钱,我觉得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你如果把钱投入到这种体制里面去,这些人戴着一个学术的光环和这种社会地位,你能不能产生这种回报。

 

于立文:效益。

 

赵  民:那可能是一个?

 

于立文:虽然有投入,但是没产出。

 

赵  民:对!在这种情况下面,你投入的越多,但未必产生的回报就是你所想要的。

 

于立文:这么说其实更多的是一个体制上的问题了。

 

赵  民:所以在人才的资源上面,可能进入什么样的体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一个要关注的话题和应该考虑的事情。

 

于立文:对!怎么来更好的有效率的投入。

 

赵  民:我听你讲完刚才这段话以后,我自己得到的一个收获是,金融风暴来了,大家不要光想着自然资源,买自然资源的事情,可能还要在人力资源上面。

 

于立文:对!

 

赵  民:这个好说,但是不好做,因为现在的就业机会少,找工作难,这是第一。总体来说是人才贬值,所以你可能给我们大家提了一个醒,让我们注意一下。

 

于立文:在低端,人才贬值的情况下储备的话,成本更低。

 

赵  民:对!但是我的担心是如果你的科研体制、技术管理的这个体制不改变的话,你即使关注了这些高端的人力资源,你最后投入增加了,回报也未必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浪费。

 

于立文:也许现在中国的近三十年的发展,好多是靠机遇发展的,成功概率要比靠技术走的更快更顺一些,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有可能它对人才的需求不那么高端,但是它机遇好,发展的利润非常高,而靠技术,死做技术的话,成功概率太小,所以大家去投入也少,关注也少,这个氛围没有形成起来,但是经过这次危机,或者慢慢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这种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对技术人才,或者对技术的关注就会提高,它的价值也会显现出来,而不像以前,有可能会一夜暴富,运气好,靠机遇就能发展非常好。

 

赵  民:机会主义者的成功机会越来越少。

 

于立文:对!

 

赵  民:真正有实力的……

 

于立文:靠实力来发展的话,那就靠技术来走,所以说如果企业的发展现在还不错的话,未雨绸缪,应该进行一些储备。

 

赵  民:中国公司应该是一个技术型的发展道路。

 

于立文:对!

 

赵  民:占主流。

 

于立文:没错没错!未来发展趋势,只有靠这个才能走向世界!反过来看,国外的企业能发展到现在,好多靠的就是技术的优势。

 

赵  民:所以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可能在金融风暴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启示。

 

于立文:对!有点意义。

 

赵  民:好!谢谢!非常感谢今天跟我们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