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国人的心目中,MBA成为人人景仰的头衔,如果谁说自己是MBA,别人马上联想到高薪,总经理的职位等等,但事情似乎变得很快,现在谁说自己是MBA,我会马上联系到真的?假的?是否要找工作?出国留学更是如此,我现在很少遇到出去读MBA的学生,尤其是去英联邦国家的,一方面,因为国内的MBA办得太多了,例如中山大学的MBA办学单位至少有4个,另一方面,MBA学费往往很昂贵,例如澳大利亚的AGSM要60000澳元的学费(这是前两年的学费,现在还在涨),投入这么多钱似乎回报并不成正比,很多人觉得国内的商学院的教育似乎变成一个骗局,似乎各各吹嘘自己的毕业生起薪多少高,单位多好,但如果你仔细调查一下,会发现成功者廖廖可数。所以如你想去商学院学习,计划投入大笔的资金,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首先,你要问你自己是否已经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已经向自己或者企业证明了自己。如果想成功申请到著名的商学院,一定要向学校证明你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已经on the track, 没有商学院要一个loser, 很多人寄希望通过商学院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你要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你应该先做好工作,如果找不到门道,可多读一些书,改变自己,先证明给你自己,才去考虑读MBA。
其次,要看你是否具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商学院的教育特别强调案例分析,也特别强调经验的分享,所以如果已经有管理经验,往往可以将自己的背景和案例相结合,体会会更深,对别人傍帮助也最大,否则可能是隔靴捎痒,将来可能还要再学一次,那就是所谓的EMBA了(要花更多的钱了)。
最后,要问你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所有的费用。商学院费用很高是任人皆知的,如果是国外读名牌的商学院,学业压力很大,经常要学习(主要是阅读)到下半夜,打工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最好存够了足够的钱才去读,否则会非常狼狈。
如果以上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商学院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当然,有的同学会说,为什么有些商学院,甚至哈佛商学院在入学要求里面没有工作经验这一条呢?主要原因是成为未来领导者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全职的工作经验,有可能他们在本科期间有卓越的社会活动,例如社团组织,学校看重的是potential, 如果没有任何证明,著名商学院是不会录取这名学生的。
我认为选择商学院一要选择名气大的,花差不多的钱,当然越出名越好,这样的学校校友资源也会多很多,二是强烈建议全职读,很多同学选择在国内读MBA在职班,也花了很多钱和无数个周末,但是一方面,同学间的联系太过松散,另一方面,知识学得也不扎实和系统,所以还不入去国外读一个全职的,精下心来学好英文和专业知识,也顺便体会一下西方先进的管理实践,这对将来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商学院的学习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People Skill,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沟通能力,尤其是目前企业国际化,在大的外企里面工作要面临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而且尤其是管理者要通过别人来达成目标,和别人沟通的能力极端重要。我觉得在读MBA时,一是要主动和老师沟通,聊天,不要觉得老师遥不可及,尤其是西方的老师,说不定还可以和你结成毕生的友谊,这一点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差。二是和同学们的沟通,千万不要每天和中国学生在一起,这样一方面英文很难得到提高,也无法学会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的人沟通。三是我要再次强调英文的重要作用,千万记住,将来你的竞争者是那些英文是母语的人。
商科体系的全局,我觉得MBA教育最大的优势是给你一个全局的培训,让你清晰了解管理你要考虑那些方面,例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等等,这就涉及全和精的问题,所以一般MBA还要有方向,例如市场营销方面,战略管理方向等等。我认为在掌握全局的前提下,对某一个侧面进行详细了解和学习。
工具的掌握,MBA特别强调分析工具,希望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给管理提供参考。MBA工具型的学科,例如数据与模型,管理经济学里面都有很多的分析工具,对于文科背景的学习这一点会非常痛苦,尤其西方著名商学院这方面的东西很多,所以想去读的同学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但同时学会了这些东西,也是商学院教育深厚功底的表现,将大大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