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智”——发现“觉商”


 

多元智力结构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智商”的局限性。几种已经被普遍认可的基本智力类型——视听智力(包括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在或内省智力——并不在“智商”的重视之列。它们是人类右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感觉、知觉、悟性、直觉、灵感、潜意识、形象思维、还有所谓的“第六感觉”等方面,并且与“创造性活动”密切相关。
同样,也不为“智商”所看重的人际智力与主宰人类情绪情感的大脑边缘系统关系紧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无意写成现代心理学的专著。为了防止99%的读者头疼,因而是以一种大大简单化了的方式提出概念。人脑是我们已知世界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它的机能远非左脑、右脑之分这样简单。事实上,左右大脑半球的许多机能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绝不是一刀切开就能彻底分清楚的。比如说,人类的身体运动,是由左脑控制身体的右半侧,而右脑控制身体的左半侧的,所以身体运动智力显然应该在左右脑都有其中枢。在这里,“左脑”、“右脑”、“边缘系统”等提法,其象征意义远比实际的解剖学上的意义更大。
上个世纪伊始人类发明了“智商”概念,由此发轫把“理智”研究得体无完肤,使“左脑”的辉煌完全掩去了“右脑”的光芒。上个世纪末叶人类又发明了“情绪智力”或“情感智力”概念,掀起一股火爆的“情商”热潮,大有让“边缘系统”“地方支援中央”主宰整个大脑的趋势。
那么,新的世纪开始,陈旧的心理学理论已受到普遍的质疑,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使时代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原本被人们所忽视的角落。一直隐在灯火阑珊之处的“右脑”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
l         音乐、视觉、空间感……都是来自于感官的“感觉”;
l         身体运动知觉,是肌肉的“感觉”;
l         内省、直觉、潜意识……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感觉”;
l         灵感,是一种顿悟的“感觉”;
l         悟性是被佛家所推崇的“觉境”;
l         …………
    总之,不同于“智商”理论所单纯看重的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这些围绕着一个“Jean Piaget)曾建立了颇有影响的思维理论,认为人类的全部思维都可以概括为理想化的科学思维。显然,这个“觉”的境界并不能简单地被逻辑推理技巧所包容,而它所涵盖的范围却远比狭隘的“智商”所偏爱的要广泛得多。”字而生衍无穷的人类智慧是又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彼此之间有着另一类瞑瞑中的通感和默契。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另一方面,“觉”也明显不同于情绪、情感。
    因此,很有必要在“智商”、“情绪(情感)智能”等体系之外再建立起另一个智能描述体系与之并立,以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纳入人们所关注的视线,不再被错误地忽视。
这一新的智能描述体系,我把它命名为“感觉智能”或曰“觉悟智能”,简称为“觉智”。它包括了形象思维,包括了感觉、知觉、悟性、直觉、灵感、潜意识等不能被“智商”和“情绪(情感)智能”所描述的人类智能的总和。
由于“觉智”所包含内容的广泛性,特别是其与创造性活动的密切关联,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关键,因而尤其应该倍受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
二十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当中国的国民经济刚刚开始腾飞的时候,曾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暂时的不合理现象。当其时也,流行着两句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的。”国人用“脑体倒挂”一词讽喻当时脑袋不如胳膊腿脚值钱的时弊。如今,那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蓝领、白领的分配行情已经大体理顺,甚至出现了所谓“金领”一说。目前,蓝领的月薪行情大概也就是几百至千把块,白领一般是几千,而金领则在数万甚至更高。而这种上百倍的差异,其本质上就在于智慧的差异。
二十一世纪,全人类正相继进入“思维经济”时代。我们的工厂越开越大,生产能力成倍地提高,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基地,但制成品的利润率却越来越微薄,甚至于造得越多就赔得越多。而进口的核心部件因其科技含量高,却能在各组装厂商陷入“价格战”泥沼拼得奄奄一息比着赔净血本之际独享丰厚的技术垄断利润,成为“稳坐钓鱼台”的长胜将军。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从来不生产一颗看得见的螺丝钉,他只做软件。这年头,越是“软”的,就越是有价值的。
“觉智”是人头脑中最“软”的东西。机械化、流水线使手工劳动越来越丧失了必要性,而制成品的数量却远远多于人们对于它们的兴趣。现代教育体系的普及、标准化考试使文化不再稀缺,却始终未能解决创造力馈乏的亘古难题。所以,“觉智”的价值越发地突显了出来。
既有“觉智”之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参照“智商”体系为“觉智”发展出一整套可量化的测试方法——要想做到这一点难度极大,整个二十世纪都还没有人成功——那么得出的数值化结果大概也可以称之为“觉商”了吧。
为了使“觉智”、“觉商”概念也能够象咱们的玩具、纺织品等体力活儿一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显然至少得再给它起一个英文名字以示时髦,正如现在的小伙儿尽管没钱也好自称什么“Bill”,小姐尽管不是处女也爱叫个“Virginia”。但可惜我的英文基础差了点儿,遍查各色英文辞典,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个英文单词能有“觉”这个汉字这样的确切、传神,能够同时表达、概括这么丰富的内涵。
正百思不得其解、“衣带见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际,“蓦然回首”,自己的觉智之光一闪现,猛想起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当年是如何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一剑劈开那个解不开的疙瘩的。为什么不直接就用汉语拼音得了?
“Jue Intelligence”、“Jue Quotient”、“JQ”,怎么样?那该有多绝呀!汉语里面已经有那么多的外来语了,什么“盘尼西林”、“维他命”、“吉他”、“镭射”……明明是草莓,一改了名叫“士多啤梨”就能多卖几块钱,过两天恐怕连西瓜也得叫“沃特麦伦”不可。咱们也该给英文回赠个把外来语了,不过分吧?“来而不往,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