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经济学
周末,到市场买馒头,一块钱4个。在品尝甜美的味道时,忽然想到了三个有趣的问题。
一、小馒头,大产业。
从馒头“出炉”过程分析,涵盖一、二、三产业,关乎农民、工人、市民等不同人群的民生,涉及种子、水利、农机、工商、商务、城建等多个部门。
首先主要在第一产业领域,承担主体是农民,主要任务是种、收小麦,涉及种子(科研、种销售部门)、灌溉(水利部门)、施追肥(化肥企业和销售企业)、收割(农机部门)。
其次在第二产业领域,承担主体主要是面粉加工企业或加工点。
第三在第三产业领域,承担主体是馒头加工销售企业、超市等零售企业和小商贩,涉及商务、城建、工商、质监等部门。
由此可见,小馒头,大产业,大民生,马虎不得。
二、空间交易成本。
一块钱四个,妈嫌买贵了。原来,在超市1块钱可以买到5个。个头相当,价格为什么会相差25%?带着疑问,饭后我重回市场,并到超市。
市场商贩是拉车小卖。据商贩讲,他们的馒头主要是从陈村镇的馒头加工厂批发的。从批发厂到市场,人工钱打死不算(主要是自己和家人搬运),有油钱(自己有车),卫生费(一月几块钱),一个馒头实在赚不了多少钱。同时,如果当天卖不了,第二天是不能卖的,还要折本。所以,每次批发的量也不是很多,有时遇个大买主,只要着急的份。
超市人声鼎沸,销售馒头处“热气腾腾”:活面的活面,蒸笼的蒸笼,销售的销售,基本“以销定产”,就地加工。
这样算起来,商贩要承担一定的运输成本和市场风险;超市也有运输成本,但主要集中在面粉运输上,但成批量、大规模的运输,可以使运输成本很低;由于基本是“以销定产”,加之现做现卖,价格低,集聚了人气,市场风险也要远远小于商贩。因此,综合成本小于商贩。
三、品牌的价值。
超市价便宜,有人买;市场商贩的贵一点,也有人买。个中原因在品牌上。
相同的体积,超市的价低,但没有品牌;商贩的价高,但有品牌。我县陈村镇是全省有名的传统手工馍加工基地,以味甜、色正、模样“俊”而出名,许多人春节期间还把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商贩的馒头大多都是从陈村镇批发的。
现在是一个讲求品牌的社会,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质量,就是信誉,就是标志。做企业是这样,做市场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