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家庭报》报道:6月25日赵丹阳带着妻子和儿子以211万世美元的天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此价格创出了历史的新高,连巴菲特都表示“我对此感到有点儿惊讶。”
赵丹阳何许人也?相信很多与笔者一样孤陋寡闻的人都不怎么知道。报道介绍:赵丹阳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系统工程工程专业。毕业后去南非做投资。首次创业的他并没有告捷,因为“当地治安混乱和华人受歧视”等原因使他首战告败。赵丹阳1995年回国,与朋友经营一家电子厂,这才赚取了第一桶金。于是,他把眼光锁定香港市场,开始投资做起股票来。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使他血本无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赵丹阳变换思路重新投入股市,并替海外亲戚朋友打理资产。2005年下半年牛市来了,赵丹阳在熊市中奠定了“偶像”地位。之后,赵丹阳以独角视野审视上市公司,还真做出资本投机业绩来。
6月25日,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带着5岁的儿子跟号称美国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妻子在一旁做翻译。怎么冒出花天价请股神巴菲特吃午餐呢?赵丹阳如是说:“2007年的时候,我就有了跟巴菲特吃午餐的想法。段永平跟巴菲特吃过午餐以后,他觉得收获很大。所以我有了这个想法。”“我们的人生阅历是不够的,因为你没有像巴菲特那样经历几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这并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经历过,深刻不深刻的问题。跟他聊完之后,我知道了他的看法、总结和经验,我马上明白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因此,在赵丹阳眼里,这次耗天价211万美元请巴菲特吃饭——值,这种收益是“无价之宝。”
说实话,我相信大多数看过这篇报道的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耗费了211万美元按人民币来算近1700万元吃顿午餐,就吃出个“值”来,我们怎么也不相信。赵丹阳这位资本投机商,他花的是自己的钱,按理无须他人评说,但是,这顿饭被媒体喧嚣出来了,那就证明这顿饭不光奢华而且还相当炫眼,在草根们看来,总有一种“朱门酒肉臭”之感。用这种巨额天价“买”回了人家的经验之谈,还是“无价之宝”,说出来还真让看客们捧腹大笑。在中国,有那么多的贫困人群面临着生存危机,哪怕是用这天价宴的百分之十,或是百分之一都可以帮助无数贫困人员或失学的儿童,但非要把它用在“买”“经验之谈”上,听起来就十分牵强,特别要提到的是,这种奢华大宴还带着孩子去,让他幼小的心灵就感觉到这钱的“魅力”,过早染上铜味,这是对孩子一种什么教育?在我的脑海里,还清晰地记得去年5.12汶川地震时,一位老乞丐把一天行乞来的一百多元全部捐给灾区,并表示这几天都会把行乞来的钱都捐出来,虽然他这点钱微不足道,但是,足以让天下苍生感动。说到钱,香港巨富李嘉诚是太有钱了,而他的手表一戴就是几十年,甚至有一次地上掉了一块硬币,他都弯腰去捡,有人开玩笑说,就在他弯腰的一分钟里,他的户头都会进帐几十万。这位富豪在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动辙就是数亿元地捐,李嘉诚对自己吝啬而对社会回报慷慨,折射出是他的严厉律己和仁义慈爱。
更让人纳闷的是,人家赵丹阳愿意花巨额天价请人吃饭,本是他个人私事,凭啥媒体动用公共资源在报纸上大肆造势宣传。媒体本意可能是想为赵丹阳制造新一轮名人效应,但事与愿违,我们怎么都感到是在向世上炫富,这种炫富并不是让人尊敬,而是让人跌眼球。李商隐有句诗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因为每个人心灵都有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间真的善的和美的,因此,做一个物质上的富翁容易而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富翁却很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