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胸验肺”不再是个人的执著


何时“开胸验肺”不再是个人的执著

李华新

   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开胸验肺”事件有了最进展,郑州市“张海超事件”协调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27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经职业病防治专家就张海超职业史、现有能够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和追踪到的多家医疗机构诊疗内容进行了缜密科学的诊断复诊,诊断为“尘肺病”。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一直以感冒治疗,后来经医院检查告知他得了“尘肺”,他就怀疑是在工厂得了“尘肺病”。从2007年8月开始,为了弄清病情,他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

2009年7月1日,张海超因为支付不了医疗费不得不出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具的出院记录上写着“尘肺合并感染”的诊断。新华社郑州7月27日电

但是职业病防治所却对于张海超的病情,却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使得张海超不得“开胸验肺”,而且如此的一个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情,却因为这样的一个障碍,成为张海超不得不四处求医的唯一希望,是是不会想到,即使是一些国家级的医疗机构有了诊断,回到当地依然是无效的。

 现在卫生部派出的督导组对于本来就是尘肺病情得出的结论,和张海超先前的反复求证的诊断,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而且这个职业病的诊断,也应该不是什么不好诊断的,可是职防所在开始的时候就,是不信任这个诊断,于是在面临尴尬的情况下,只好自己“开胸验肺”,而且即使如此,还是不能让职业病防治所服气,因为你要诊断为职业病,必须是采用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否测其他的医疗机构的诊断都是无效的。而且这样的一个规定知道今天依然适用。

农民工现在的辛苦和求助无门,不仅是自己讨要工钱的无门,在得了职业病之后,更是没有任何求职打工的企业愿意承担这一责任,因为承担不仅是只是道义的担当,而是需要花钱的,在现阶段农民工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这样的职业病无疑就等于宣判了这位28岁的小伙子今后一生的不幸。

可是当时在从事这些极有可能被穿上尘肺的疾病时,一是,对此必须要做出防护的措施,二是,那些雇佣单位,是不会为此买单的。

要不是这件事情被执著的张海超如此的不依不饶,那么他就只好默默忍受。

   不过验肺无门,又缺乏司法诉求的正当途径,这或许是类似于张海超这样的农民工最感无奈之处。通常,证明一个人是不是尘肺病并不难查,但就是这么一个并不难查的职业病,却逼得张海超甚至准备再开一次胸,其悲情与苦痛、绝望与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是不是职业病防治所很无辜呢?或是说这本是在他们的职业之内,或是说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其实并不在防治的范围之内,原来的国营企业的定期对工人进行的疗养制度,现在几乎都不积极执行。而且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疗养实在是一个很奢侈的所在。而至于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农民工,更是没有办法来保护自己。

想想,不得不自己“开胸验肺”的无奈,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没有说理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愿意担当的机构,因为像这样的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病,非要让卫生部派出督导组进行诊断才能定论。不然的话,唯一的对职业病有权说是,或是说不是的地方,就是不承认,那么,作为一个农民工也就只好采取“开胸验肺”的方式来。有人说,这是2009农民工最悲情的符号,说实在的,在我们大力提产更要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时候,这样一个具体而实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就是现在即使已经搞清楚了是“尘肺”之后,张海超的医疗和救治问题,以及他今后的生活应该谁来为其支付,这也是一个比派出卫生部督导组还要棘手的问题。

看来,用个人的执著,是无法来解决这些社会痼疾的,而用特事特办的办法,显然也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难题的良方,国家需要同情这样的患者,可是国家的角色不仅是用同情来为弱势群体仅仅是主持公平正义的,它需要一个为民生的政策和执行制度。但愿,对张海超做出尘肺病诊断之后,随着诊断当日送达张海超本人,其签收了诊断证明,同意诊断结论。善后工作正在依法进行的后续进行,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能够为自己换回应有治疗及相关待遇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