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录一个何川洋,可能构筑一代青年的诚信


周明华

2日凌晨,北京大学招办负责人明 wt 京大学本科称,放弃录取“改民族”状元何川洋。他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戒,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而已被免职的巫山县招办主任何业大(何父)和停职的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玲琼(何母)表示,父母3年前犯下的错误与孩子确实没有关系。当初是“跟风”改汉民族的,希望公布31名违规考生名单。何川洋2日得知北大弃录的消息后,难过得说不出话来。(7月2日《新京报》)

何川洋的父母说的也许是真话,虽然三年前我们尚不知卢玲琼是否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但何业大的确还不是县招办主任,只是该办的工作员。三年前,一个小小的巫山县里,竟有那么多家庭将户籍纷纷转至一个土家族自治乡。我想,面对一大群“未考先跑”的孩子,非铁石心肠者都会跃跃欲试,为改民族而动心的。诚信基础一旦被人撕出裂口,而且涌来一大群作假之人,这势必造成场面失控。这群改民族之人,只因未考出状元未造成轰动效应,便无受惩之忧,这种对诚信与公平的逆向摧毁行为,对我们社会是极不利的。

同一天的新华社讯,今年全国高考,单是已查出的违规考生就达2219人。有人说这只占全国高考人数的万分之二点三,不足不奇。我却不敢苟同,如果没有像湖南邵东“罗彩霞被冒名上大学”事件那么扯眼球,没有如吉林高考高科技作弊案那么张狂,不如改民族的何川洋那样一下考取状元资格,这些违规考生完全可能进不了这个2219人之列的。若有人对全国所有高考加分者进行一次地毯式彻查,我想,结果或许会让人瞠目结舌。实际上,我们社会已经受不起非诚信事件的多重折腾了。当前,各行各业的诚信根基几乎面临断裂的命运,一些局部,造假风已显恣意迹象。

而“改民族状元”事件在这样的社会切口上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及时较正我们社会诚信与公平失衡的最佳时机。因为,通过持续不断的大众媒体关注,通过网友的强力热议,公众对此的注意力已达了空前的集中。如果趁机切入一次公民诚信与正义的价值大讨论,相信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川洋今天被北大弃录,几天前传出因不受大陆录取政策的限制,港大拟录何川洋,然而港大2日又回应称,目前港大还没有录取何川洋的信息,也不在已录取名单内。这意味着何川洋最终会为他的不诚信埋单,而付出自己该付的社会代价。

在行文结束前,我有句掏心窝的话对何川洋说,作为3岁就开始耕读四大名著的一名文科状元,其人文素养应该算是受启蒙较早而积淀较深的,应该知悉我们这个时代正需求一种诚信与正义精神的构筑。不管在3年前,你被改民族的父母带上一条错误之路时,你如何年少懵懂,但而今当这种正义与公平精神已开始部分断裂时,特别是一些有权有势者,正一步步拽扯着尚显薄弱的诚信根基时,作为一名具有反面警示意义的状元,可以主动去修复而非拉大裂痕。知错并接受处罚吧,因为,受罚你一个何川洋,可能会铸就一代青年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