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泛滥与产能过剩夹击中国


   2008年,注定是中国经济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时间窗”。即便没有汶川大地震,即便没有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演变而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会在GDP高速扩张30年后,逐渐从“数量型增长”的传统模式上滑落下来,进而转向“质量型增长”新模式。

  为什么?30年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中国“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30年高速扩张,尤其是自1998年大型国有企业全面改制上市以来,借助股市募资的巨大推动力,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水泥、石油化工等“两高一资”行业全速推进、全面扩张,再加上2005——2007年全球性初级产品价格持续暴涨及其下游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两高一资”行业进一步产能大扩张,最终步入“极乐世界”。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让中国GDP连续五年的两位数高增长嘎然而止,2007年GDP高达13%的增速,到2008年突然猛降至9%,2009年,我们更是喊出了GDP“保八”的战斗口号。其实,正如文章开头所言,2008年注定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即便没有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GDP连续5年的两位数高增长,也该到了回头的时候,这正是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

  然而,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为了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采用“以毒攻毒”的新疗法——以泡沫应对信心危机:一方面人为设定了2009年GDP“保八”的宏观政策直接目标;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果断推出了系列赤字财政政策和廉价货币政策,强力释放流动性,以期实现GDP增长的“保八”使命。

  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银行连续4次降息,中央政府更是推出了4万亿的中央投资计划,作为响应,全国各地政府推出了18万亿的地方投资计划。随后,我们又推出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物流业“十大行业振兴规划”。

  2009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银行信贷不断放出天量。截止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4万亿元,已远远超出年初温家宝总理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2009年1——6月,金融机构各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62万亿元、1.07万亿元、1.89万亿元、0.59万亿元、0.66万亿元、1.5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新投放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4.9万亿元。

  在“两高一资”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的情形下,为了GDP增长“保八”,我们不得不硬性推出了“半年7.4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事实上,业已过剩的产能压根儿“承受”不了天量信贷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于是,过剩的流动性变成“流动性泛滥”,或流向股市,或流向房市。

  客观地讲,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住GDP增长平缓滑落而不陡降,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明显效果,然而,过剩产能与天量信贷的叠加,却并未带来预期的宏观效果,相反,一系列的棘手难题更是迎面扑来。

  (1)“两高一资”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大面积行业性亏损或利润负增长。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主要支柱产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水泥等“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率先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3.1%,铝冶金为65.7%,铁合金为70.4%。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在39个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下降。

  (2)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萎缩。2009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5.4%。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1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大幅下滑,既有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因素,更是我国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的表现之一。

  (3)财政收入负增长,财政支出高增长。众所周知,“两高一资”行业既是支撑中国GDP高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依靠。2009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减少832.05亿元,下降2.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同比下降9.4%。税收收入同比下降6%,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3%,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3.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14.9%,关税同比下降29.9%,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74.5%,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6.2%。相反,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亿元,增长26.3%,与此同时,外贸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1.9%(相应减少财政收入)。因此,国家财政更加吃紧、压力剧增。

  (4)2009年以来CPI和PPI一直处在下降的区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而且自2月份以来一直在下降,分别下降1.6%、1.2%、1.5%、1.4%和1.7%,并且从3月份以来,环比也一直下降,3——6月,环比分别下降0.3%、0.2%、0.3%和0.5%。与此同时,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并且1——6月,同比降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1——6月分别下降3.3%、4.5%、6.0%、6.6%、7.2%和7.8%。处在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降幅更大,上半年下降8.7%。由于“两高一资”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致使实质性的生产资料需求萎缩,这是PPI持续大幅走低的最真实原因。

  (5)实体经济艰难前行,资产泡沫愈加严重。2009年第一季度,沪深A股1500多家上市公司,共计436家亏损,亏损面接近30%,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然而,自去年10月28日以来,上证综指从1664点一口气暴涨至3454点,9个月累计涨幅高达107%,排列世界第一涨幅。

  股市与实体经济两重天,二者完全脱节。实体经济虚弱多病,而股市却内火过旺,泡沫累累。目前,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突破100倍的股票占到了54%,5元以下的股票屈指可数,4元以下仅剩唯一的一只超级垃圾股。所有垃圾股股仅已经翻番,不少个股涨幅已高达3——10倍。沪深两市成交额已突破4000亿元大关!“不差钱”再次主导股市疯狂!

  全国房市走势更是冷热两重天。今年上半年,北京不少学者预测今年房价还要下跌50%,然而,自今年五、六月份以来,全国房价显著攀升,房市人气再次聚集,大有势不可挡之势。据说,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7.4万亿元中,估计有一半直接或间接进入了股市和房市,而未进入实体经济。

  (6)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更加困难。目前,我国就业率考察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城镇就业率;二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率;三是农民工就业率。

  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第二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906万。

  2008年,大约有100万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2009年,大约有610万应届大学生毕业。据人保部统计,截至2009年7月1日,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68%,也就是说,今年又有200万应届大学生仍未找到工作。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专家测算,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工面临很大就业压力。

  实际上,“保增长”是为了“保就业”,因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然而,愿望虽好,却未必有效。因为在中国,“保增长”与“保就业”在政策效果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保增长就是保工业,而保工业就是保GDP。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只能容纳全国劳动力就业量的25%,却能贡献GDP的一半,因此,保增长只能保GDP,并不能保就业。

  最后结论:在中国,保就业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提升第三产业的地位,加速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创业拉动就业”,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发展,并将“两高一资”行业的贡献率降至次要地位,真正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全面终结总量扩张的纯粹数量增长模式,这才是“保增长”与“保就业”完全对称的必要前提和大势所趋,这也是化解产能过剩与流动性泛滥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