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丞相说管仲(十二)


    话说公子小白躲过了管仲的暗杀,回国继位,此时的管仲可傻了,他不知道,人家已经回国了。因为小白死了,就没人了,就只能等着公子纠了,于是乎,找到半路上,公子纠甭着急了,咱们慢慢走,一路之上逛逛风景,从鲁国走到齐国,这一路之上那得多少风景啊,你想那得多少好吃的啊。走了足足六天,终于到了临淄城上,抬头一看,城上有一位不是别人,正是那射不死的公子小白,管仲就愣了,咱别过头,还回去,回到鲁国,人家要杀咱啊。所以一看没希望了,回鲁国了。

         你说这事儿是真的吗?这《史记》中记的这事儿,会是真事吗?不一定。您想啊,它有漏洞。
    第一个漏洞,你说管仲和鲍叔牙事先有约啊,不管他们谁继位,咱们俩人都保继位那个人。我犯得着吗,我非得杀了他吗,不管谁当国王,不管谁做国君,咱们俩都是丞相就完了,没有杀他的理由。

         第二,从鲁国到齐国,从莒国到齐国,哪个远哪个近啊,相对来讲,还是从鲁到齐更近一点,从莒到齐还远一点,而且这路都不对。大老远的埋伏射他,不如自己快马加鞭。犯不着,这路程也不对。还有上那边杀人去,这就有点儿不对。
   
第三,这公子小白是大队人马,怎么能够一个人先行,正好你射就射中,射中小白了,那么老远你能看出来这就小白,所以漏洞百出,没故事。就被《史记》给记载下来了。司马迁自己也觉得出来,这故事有点漏洞,所以还找补一句,叫“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他把这责任推给鲁国了。这里头有很多问题。
    实际情况如果我们看看《左传》就知道了,当时《左传》是怎么记载的,跟《史记》记载的不一样。
    《左传》的记载是,公元前658年夏天,鲁庄公知道公孙无知被杀以后,觉得是个好机会——报仇的好机会。我要先杀一杀齐国的士气,于是乎带着大军,带着鲁国大军,众兵护卫,公子纠来到齐国,是打仗来了。是准备攻城略地,每一个城都要打下来,先把齐国的地儿给弄小了,是准备打到临淄,不是到临淄,要送到临淄,快马加鞭就可以,现在好几万人的一个部队。这好几万人得吃得喝啊,那不都是骑兵,有步兵啊。所以问题在这儿,它自然就慢。公子小白呢,自己是快马加鞭偷着跑过来的,所以自然一快一慢。我的意思是说这个管仲射中公子小白这衣袋钩这事儿,不一定是真的,当然您也可以相信它是真的。

        好了,这故事我们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