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宋元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六)


《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宋元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六)

司马光的“养本徐取”和“减冗(rong)节用”主张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时曾任宰相,政治家,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所写的《资治通鉴》为我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司马光坚决反对封建国家队百姓进行竭泽而渔的搜刮。他主张“养其根本而徐取之”。他指出:“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认为封建国家的财源来自老百姓,他说:“农工商贾,财之所自来也。”因此,他主张推动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足够的财源。“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还说:“将取之,必予之;将敛之,必散之”。

司马光斥责竭泽而渔的理财者“冻馁(nei)其民二丰积聚”,“扫土市禄位二不恤后人”,是“捃(jun)拾麻麦而丧邱山”,“不操白刃而为寇攮。”他主张保护农业生产力,而且提出必须设法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绝不可用各种名义加重农民负担。他还提出“减损浮冗而省用之。”他说:“国用所有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司马光的这些话在900余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