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危机与“后天”的灾难


今天的危机与“后天”的灾难

 

王子鹏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已经发生的危机,而是明知要来还没来的灾难。现在,这灾难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美元。
      据“小道消息”,美国的经济学大腕们如今在学院的沙龙里喝咖啡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不是雪茄和高尔夫,而是:“印多少钱才能堵上格林斯潘留下的窟窿。”所谓“格林斯潘留下的窟窿”当然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讨论这个话题,当然直接由头是美联储的“印钞救市计划”。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今年3月18日推出了惊心动魄的救市计划: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处在历史最低点——零至0.25%区间不变的同时,动用上万亿美元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其中购买房产抵押债券及机构债券共计8500亿美元,未来6个月购买长期国债3000亿美元,以解冻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复苏。
      这种左手进右手出的“非传统干预方式”说白了就是大印钞票,在没有降息空间的时候,强行增加流动性。这种救市方式马上给美国股市注入了强心剂,但同时也引发了以中国为代表的美元债权国的担忧,中国辛辛苦苦用内裤和袜子赚回来的2万亿外汇储备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缩水。
      此前,美联储的放贷项目已使其资产规模从9000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这次刺激经济的“大手笔”更是史无前例。但真正可怕的是,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经济危机时期,美联储拥有无限发行货币、向任何人发放贷款的权力,无需国会批准。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奥巴马政府要印多少钞票。经济学家也不能。虽然“大腕们”师徒建立起某种数学模型,但是这种模型的建立似乎比霍金的宇宙模型更加困难,能建立这个模型的人,得10个诺贝尔奖都不会有人有意见。
      我们看到,对于“格林斯潘留下的窟窿”,穷途末路的伯南克也没别的咒念,祭起的仍然是格林斯潘的旧“法器”。格林斯潘掌印时期,面对美国的巨额外债,采取的是被人称为“格林斯潘的一招”的古老战术——通胀,通过通胀造成美元的不断贬值,每年使大量美元债务化消弭于无形。当然,这只是格氏利率武器带来的一项“福利”,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成就了克林顿时期的繁荣,也埋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如今,伯南克在利率武器失灵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了人为制造通胀的方式。
      事实上,如果美国此次印钞救市真能够使美国经济“绝地反击”,我们的2万亿美元债务缩水也就认了,但事实是没有人知道“格林斯潘留下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这一窟窿需要多少钞票才能堵住。如果每次救市都不到位,就成了美元的“添油战术”,结果每次都不得不加大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发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是当前的灾难,而印钞救市引发的通货膨胀是“后天”的灾难。
      事实上,这种担心已经蔓延看来,曾经是“硬通货”的美元正在变成烫手的山芋。一位挣美元的朋友告诉我,他已经把几乎所有的美元变成房子,道理很简单,在通货膨胀面前,房地产是最佳的财产保全方式。
正如次贷危机影响中国楼市一样,这种保值型购买也在影响中国。据报道,进入5月份,北京楼市的海外购买者数量骤然增多泰禾红御、星河湾、龙湖唐宁ONE等多端项目的海外购买者都有明显增长。有数据显示,3月份,外籍社团及个人在京购买的普通住宅有74套,公寓4套;4月份普通住宅有84套,公寓12套。进入5月份,这一数量还在增加。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数量突增,一是北京的“限外令”解禁,二是买家担心美元过度发放导致的通货膨胀。
      这一趋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对待的课题。其实,外籍人士对中国住宅的购买并不足以对中国楼市的供求关系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懂得“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的人永远都是少数,而且不动产不是股市,进来不容易出去更难。但是在美元资产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外资会继续向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涌进,从而给“两市”带来这样那样的变化。近期,股市不断攀升,全国楼市交易增长,土地市场活跃,原因固然很多,外资的流入也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因为这些资金永远不会老老实实呆着。
      因此,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中国楼市面临着中国式的两难选择:房价上行压力与下行压力同样巨大,都真实可信触手可及,但又同样虚无缥缈捉摸不定。于是,任何一个市场的细微变化都会引发争论和争议,交易量的统计比较恨不能以每天计,每个人都在按着自己的愿望在数据中寻找证据。
      可惜,在奥巴马的印钞机没有停止轰鸣的时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所谓的市场复兴就像沙雕的城堡,随时可能会烟消云散。
      楼市的心,悬着呢!

 

      2009年6月21日星期日

 

   发表于《说房》杂志,一个多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