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还要选择进入投资银行吗?


若干年前,报考MBA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期待,当时报的是全职的MBA,准备读完以后改行。那么改什么好呢?当时做了调查研究,认为投资银行行业的薪水最好,所以决定毕业以后干投资银行,随知阴错阳差,进了留学服务行业。

 

世界上的银行分成两种,一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消费者银行,例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另外一种银行的门前,门可罗雀,来来去去的都是一些西装革履、申请严肃的生意人。这种银行叫做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企业。投资银行的业务有两种,一种是购买那些频临破产的企业,这些企业主可能年年亏损,基本的原则就是有给钱就卖。投资银行趁虚而入,以低廉的价格买下这些企业,接着,将这些企业拆分,分别卖给不同需要的公司。这些买主往往有更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需求,因此乐意以较高价格买下这些企业,投资银行从中赚取价格差额和手续费。投资银行的另外一大块业务就是协助企业上市,现在中国企业有句话“即使没有上市,也在上市的路上”。

 

当然任何东西,物极必反,就像中国的股票市场,有点过山车的味道。自从2007年底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波动,次贷危机本身就是信用过度使用的结果,而罪魁祸首就是这些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首先破产,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叙说华尔街的精英多么可怜。电影也来凑热闹,例如年初最火爆的电影之一《非诚勿扰》,讽刺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借用范伟扮演的风险投资者的话说“风险投资就是哪里风险高,就往哪里投”。结果落得个要跳海自杀。但就像我在前几篇文章里说的,大家只要读一下西方经济史,或者最近出版的很火的几本书,例如《金融帝国》等等,你就会明白,投资银行是金融寡头(马克思的理论)控制世界经济命脉的重要工具,进入投资银行是接触上流社会的重要一步。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银行、高盛虽然势危,但仍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看一下那些破落的华尔街精英,不要说年薪都在10万以上,大部分早已经是百万富翁。退一万步,从华尔街回来的,中国的所有银行都要抢破头皮要,年薪百万并不太难。金融是研究钱的学问,投资银行是高级钱庄,甚至中国的古代,山西为什么富裕,主要收入来自钱庄。金融和投资发展到今天,体系越来越复杂,很像今天的经济学(我本科是学经济学的,但我根本看不懂经济学的论文),中国的金融工具和西方的差距很大,投资银行也很不发达,而金融体系一定会越来越复杂,这样才能确保只有一小撮人站在社会财富分配的金字塔顶部,所以无论今天还是明天,投资银行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行业。

 

那么怎样才能进入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最简单的回答是先进入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读数学、经济学、金融等(本科),或者MBA(金融),有了过硬的学历,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再写文章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