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收获


  读史明智。这个简单的道理,有文化的人都懂。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意识非常深刻的民族。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光是从《史记》到《明史》的官修纪传体“二十四史”,就达4000万字;再加上私修史书如《春秋》《左传》《战国策》,以及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等,光是排得上号的史学名著,就够一个人读一辈子了。

  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中国的史书太多,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太快,在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的今天,有多少人能有时间去读那些已经发黄的文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必要读史。但是,有些人,却的确很有必要读点历史,比如官员,比如学者,甚至那些意图逐鹿商界的有志之士。有句名言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觉得,这话主要是针对这些群体来说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那些史学名著,包括《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经典。但是,你至少可以腾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去了解它的大概,品味它的精髓。特别是《资治通鉴》,这是中国的一面老镜子,后人时常照一照,就会感悟到:历史不会开玩笑,读史是有收获的。

  《资治通鉴》,这是中国最伟大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全书294卷,约300万字,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旨在通过描述历史来警示后人。它与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中国史籍的“绝代双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