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深情地描绘了自己求学途中与父亲深深的父子情,分别的时候回望父亲,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自己的脑海深处由此引发了很深的人生的思索。朱自清先生是我们国家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作家,在中国很多人知道他,知道他的为人,知道他的故事,也深知他的学识和才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的宁愿饿死拒食美国粮的节操在国人的心头引起深深的震撼,就是这么一位著名的教授在贫穷饥饿中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朱自清这个名字大名鼎鼎,只是他怎么会拒食美国粮这件事是不是很令人费解,难道这美国大米吃了就会烂肚子,烂肠子不消化,可见这知识分子就是难缠,有洁癖,讲究卫生的。我也一直在思量这朱自清先生的拒食美国粮的真正的前因后果,兴许真是一位有骨气的,有血气的真正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位著名的教授也曾经拥有的恋父的情怀,可见这人间天伦的可贵,这人间天伦之乐的难得和弥足珍贵。不才的我也有着一位父亲,父亲依然健在只是真正的十足的衰老了,年近古稀真正的古稀之年了,七十二岁今年的本命年,1937年出生的父亲跌跌撞撞在人生的大路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路艰辛气喘吁吁的走到了今天,应该说不说远了艰难的中国抗日战争说不上,对我们的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应该是亲历者,自己的热血,青春和宝贵的年华都洒在了这一片土地上,真正的按理说他们是最有发言权,最知情,历练最深感受最深的人,说实话我的父亲在他的这一生中并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和骄人的成就,哪怕是那叫人垂涎的金灿灿的头衔,什么教授级高工,著名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什么的,他没有,但是他的确是一位有着非凡才华的多才多艺的有着绝对科学家素质和艺术家素养的知识分子。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听人对父母开玩笑的说起:你们这辈子就指望着自己的这一堆孩子们好了,准有出息的,有作为的,真的是这样的,我的父母就真的是在这样实践着这样的诺言的,他们把自己的期盼和一切一切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了,为此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其中甚至都淹没了自己的人生的美好追求甚至更多更多.....
年轻时代的父亲是一位仪表英俊,很有才艺的知识青年,是一位很典型的朝气的三湘子弟,在那火红的岁月里走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儿时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位颇不寻常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巨大身量的身居尖尖塔的不同凡响的人物,举手投足都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在当时的环境和气氛之下,真正的没有任何夸张的说十足的鹤立鸡群,真正的与众不同。这就是我的父亲,直到将近五十岁,美男子风度不减当年,这也是他这一辈子自己唯一值得自豪的和深为惬意的事情,岁月不饶人,天若有情天亦老,六十岁一过,人衰老的就快了,就明显了,近十年的时间简直就是判若两人了,生命就是这样的,真正的自然规律,唯一不变的是睿智的头脑和仍敏捷的思维,就凭这我也才能真正的认识和判别这才就是我的父亲,因为这是他的名片,也是他身上特有的气息,就是这气息孕育了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我也才有了真正的我自己,也许我也真正的才拥有了自己的所有的一切的对一些事物的认知。
父亲的两个儿子曾是他这一生的指望和期盼,我和弟弟,事情发展的真是不尽人意,我和弟弟都是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尤其是弟弟三十八岁的英年早逝,给父亲,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创伤,至今伤口都难以愈合,更加重了父亲头上的阴霾,不知何时才能真正的喘上一口气来。弟弟就这么去了,平白无故的人就这么没了,这些不可能不给我们自己深沉的思考,这世道,这人世间的一些事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生活就是这样的。
弟弟去了,但是我从来就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性,有血性的男性。弟弟和父亲是我此生的标杆,也是我面前的两座大山和高峰,对人生的,对社会的,对自身真切认知的,扪心自问,自己真正的是太不足了,太让人遗憾太固步自封了,展望人生路,漫漫前程,我会真心的带着自己情感的融入奉献这个世界,拥有丰美的人生。这也许也是父亲真心的期待。
父亲的背影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