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管理层们似乎都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局限性的,而不是无所不能的,金融的功能是要促进资本的有序有效流动,而不是救贫困;金融资本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刺激市场需求,但是金融资本的流动是不可逆的,因为它有与生俱来的逐利本性。金融资本不可能投入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那等于陷进了一个大沼泽,很难瓟出来。今年以来房地产与有色金属市场的暴涨,股市的暴涨,就是信贷泛滥的结果,这就证明了一点:在没有更好的出路时,资本必然选择投机。
这是基于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上半年天量般的贷款增长,初衷是为了提振经济信心,也确实拉动了经济(特别是房市的复苏,对经济复苏的数据贡献是巨大的。),但这个复苏是病态的,也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是在毁灭性的重创中国经济的未来。大量放贷,那些资金会投入传统产业吗?恐怕除了一些国家加大投资的项目,其它传统产业都不会吸引到多少资金,那些信贷资金,很大一部分去了投机市场------楼市、股市、资源。
一是信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造成股市的非理性繁荣。今年以来,在全球股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股市一支独秀。股市的上涨,除了经济复苏、市场信心增加外,与流动性过剩特别是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因素也是分不开的。据测算,前五个月股票市场的净流入资金规模达1.84万亿元,与此同时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也在大幅增长,股市的增量资金有相当比例应该就是来自于银行贷款。一个例证是,在上半年7.37万亿元的人民币增量贷款中,票据融资为1.7万亿元,占比高达23%,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于票据融资一般不会限定资金用途,因此其进入股市就更为方便。
另外,流入股市楼市的资金,并不一定直接来自银行贷款。例如,企业可以用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在从银行贷款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这也是一种变相地信贷资金入市。
二是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助推楼市泡沫。在经历了去年一年的不景气之后,从今年春节后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进入新一轮的快速上涨,并出现了量价齐升局面。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四环以内房价每平米平均上涨了2000元,涨幅达20%。特别是北京的二手放市场,上半年交易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前六个月北京二手房成交10.5万套,超过去年全年的交易量,比过去任何一个年份的全年交易量都高。
房地产市场复苏,一部分原因是在国家出台降息、下浮利率、减免税费等政策作用下对刚性自住需求的释放。但是,信贷过于宽松甚至是泛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对改进型住房,由于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争夺激烈,银行难免放松对改进型住房审查不严,致使很多投资型住房也享受了改善型住房的首付20%、贷款利率下浮30%的优惠。例如,中央台就曾经报道了一个投资者在一天内用多个身份证同时在多家银行得到30多笔按揭贷款,而且都享受首套住房贷款的优惠政策。一个印证是,最近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款政策,这恰恰说明前段时间商业银行对二套房贷款政策的执行是不严格的。
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审查不严,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商业银行作为盈利型金融机构,企业都是有利润指标的,你国家给这么宽松的政策,象房地产商们都基本上是想贷多少钱就贷多少钱,那么银行,特别是具体操作放贷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在如此宽松的信贷政策环境下,去进行过于严格的贷款资格审查的。作为国家出台如此宽松的信贷政策,就应该考虑一些总量控制、配套政策来堵这些漏洞。但国家做了什么没有?最多在舆论,在人大政协的压力之下,虚张声势一下。
当然,现在的基本物价,还是比较稳定的,生活物资基本没有大涨价,预料在下半年还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紧缩银根政策也不会立即执行。这里的原因就是,国内几乎各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内需并未有效提振,外需萎缩百分之二十,所以需求并没提升,物价暂时涨不了多少,甚至有些方面存在结构性通缩,而房地产与各种资源价格由于信贷泛滥,明显存在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最近全球经济复苏捷报频传,外需稳中有升是可以期待的,这就到了经济正常复苏的时间,物价也就会水涨船高了。最大的可能是,CPI在四季度特别是11月份开始由负变正,然后在明年上半年进入温和上涨区间。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象物价这种东西,通货膨胀这种问题,不能只等到看出明显出势了再去调整信贷政策。信贷政策对物价的滞后效应通常是半年以上到一年半之间,如果等看到CPI明显上升了再去调整,恐怕就不是太来得及,就有可能出现象2007年那样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而当时的通货膨胀还有经济的景气作为基础,人民承受力强。但明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人民就难以承受了。人民收入并没有有效提高,今年资源价格的高企,最终将传导到消费终端,全面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加速。为什么为会是全面恶性通货膨胀?因为今年的复苏是病态的(比如GDP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的功劳,还有其它方面,总之是病态的复苏。),所以明年的通货膨胀也是病态的,全面的甚至会发展成恶性的通货膨胀。有因必有果,是万物之至理。
另外我提示一点的是,中国的CPI指数,其实是一个不能真实反映物价水平的指数,有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的CPI指数,应该比官方公布的要高。你以一个不反映全面物价水平的指数来说物价水平,那当然是有偏差的。比方说刘翔其实水平挺高的,但你在他受伤时,说刘翔这个人根本没有水平,比谁谁谁都不如,那能说明问题吗?
明年,中国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