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的外甥又给我出难题了


外甥女在我的授意下考上了长江师范后,通知书也来了,学费每年4500元,基本能忍受;高兴之余,却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面对抉择。除了选择火车车次路线外,最头疼的就是户口该不该转。

自从改革以来,从农村考取大学的新生已经不再必须转户口了,农转非也不再吸引人了,反而成了学生家长的一块心病。为啥?因为家长们看到本村很多早考上大学的孩子就因为转了户口,毕业后搞的狼狈至极,首先工作不稳定,经常性的换工作跳槽,从这个城市转到那个城市等等现实,把户口转来转去,最后竟然把户口给转丢了,等到要结婚时自己竟然成了黑户口!

有经验的毕业生早已经吃尽了苦头,他们说,“靠,要是农村户口,劝你莫转~~等你想转回去时就晓得了··倒是想当农民都不行·~~~等你工作时就晓得农村户口的好处了·~~~?”有的学生则把关于是否转户口的问题写的神神秘秘,一般人不告诉他,比如有人写了“关于报名时转户口之我的见解”的帖子,不登陆没法看到。估计都是前界毕业生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

外甥女急得不得了,姐姐姐夫也很着急,一个劲的问我该不该转户口。

这可真是一道难题啊!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对他们说,外甥考取的是师范院校,将来也是准备当教师的,虽然农转非户口有一定风险(即毕业后彻底丧失了农民的一切待遇,包括土地、普惠式养老金、农业补助金等),但是不转户口风险更大,因为至今我还没发现有着农业户口却干着正式教师工作的先例。要想当老师你就必须转户口。

外甥担心的则是一旦毕业当不成教师,那么损失就大了,农村回不来的啊。

外甥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非师范非医学类的考生,确实没必要转户口,因为转了也白搭,一切都是自谋职业,毕业后既可以在城市打工赚工资还可以继续享受农民的权益。

因为外甥对教师情有独钟,毕业后不能当个教师,那么这个打击的确太大了。而转了户口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假如毕业后能当教师,农转非转了户口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最后的疑问终于露出来了——农业户口的师范毕业生能否当教师?

如果农村户口的师范毕业生允许当教师,那么可以相信几乎没人愿意转户口,因为转了户口就损失了农民权益,但是现在不转又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真是左右为难,进退无据。

改革的模糊性大大增加了人们就业谋生的难度。弱势群体在每一个环节必须倍加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小的纰漏足够让你饮恨终生的。

对于外甥的问题,我也无法给出明晰的答案。根据文件规定,省内考生考取本省大学的户口可以转也可以不转,但对考取外省的学生似乎没有规定,户口该不该转?希望博友中有当教师的给出指导性意见。

   网上类似转户口的问题很多,比如考进大学后户口由农业转为非农,现退学户口为什么类型?

 

最后附一个帖子:

我在《天涯杂谈》看到一个帖子,这名自称我是眼泪人的先生所诉说的情况,据我所知十分普遍,这是改革开放后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农村娃考上大学后,户口迁出农村变成了城市居民。从此再也无法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其父母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以及土地的租售利益统统与他无缘,我认为极不合理。我建议:农村娃考大学不必转户口!但不知可行否?

 

下面附上我是眼泪忍的帖子:

 

我是广东南雄某乡镇农村的孩子,原来是农业户口。
  2000年因升学考上广州某院校,因此把户口迁出来到了学校。
  大专毕业后因工作关系把户口迁到珠海斗门镇某公司的集体户口上。
  一年后我因工作关系辞职,来到了广州,2007年因结婚想把户口迁回老家南雄,可是被得知不准我的户口迁回我原来的农村,动用了关系也只能迁到镇上的居委会。
  现在我在外漂泊,东打一年工,西打一年工,养老保险和其它保险也是经常中断。在家我没有地,在外没有正式工作,孩子的户口随了我,也是没有买农村的医疗保险,什么保险也没有。孩子和我看病都是自费。
   现在国家推行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人都有普及型养老保险,可是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却回不去农村的人,空挂一个城镇户口,在外没有工作,在家没有土地。农民的孩子却没有农村户口,我们老了以后该怎么办?还有我们的孩子保险都没有一份,空挂一个户口在镇居委会,以后读书怎么办呀???
  我们享受不了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是农民,我们却没有农民户口!可悲呀!
  听说现在全民老有所养,可我们这些不是农村户口在外没有房子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呢?
  谁来管管我们呀。